第十二章葡萄膜疾病
第一节葡萄膜炎
【解剖】位于眼球壁的中层,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构成。
【生理特点】富含色素及血管,血流丰富且缓慢,易受自生免疫、感染等因素影响。
【葡萄膜炎的分类-掌握】联合使用:“急性特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根据病因分类
感染性
非感染性:特发性、创伤性、自身免疫性等
根据临床和病理分类
肉芽肿性炎症、非肉芽肿性炎症
根据解剖位置分类
(病程<3个月为急性;>3个月为慢性)
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一、前葡萄膜炎
【定义】累及虹膜及前部睫状体的炎症,占我国葡萄膜炎总数一半左右。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程分类
急性前葡萄膜炎:HLA-B27阳性相关疾病伴发葡萄膜炎
慢性前葡萄膜炎:Fuchs综合征、儿童白色葡萄膜炎
既可出现急性炎症又可出现慢性炎症:幼年型慢性关节炎、结核等
【临床表现】
症状
多合并风湿性疾病(如类风关、强脊);视物模糊、眼痛、畏光、流泪
体征
v结膜 / 角膜 / 房水 / 虹膜 / 瞳孔 / 晶状体
u睫状充血:角膜缘周围表层巩膜血管充血
u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三角分布,尖端向瞳孔)
①尘埃状
急性;常见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多为白细胞;
②细点状
慢性;常见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多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③羊脂状
慢性:常见干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多为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
u前房闪辉:血-房水屏障破坏引起房水蛋白增加,用裂隙灯照射时可出现前房内白色光束;活动期和恢复初期均可出现,不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指征
u前房细胞:裂隙灯检查表现为大小一致灰白色尘状颗粒;前房积脓:大量炎症细胞沉积于下方房角内形成液平面,意义:前房炎症细胞是反映眼前段活动性炎症的可靠指标。
u虹膜改变——粘连及瞳孔改变:虹膜后粘连-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粘连(梅花/梨形瞳孔
u虹膜改变——虹膜结节:
Koeppe结节
瞳孔缘的灰白色结节
Busacca结节
虹膜实质内的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结节
虹膜肉芽肿
虹膜实质中粉红色不透明的结节,见于结节病所引起的前葡萄膜炎
u晶状体改变:炎症发生时,色素可沉积于晶状体前表面
【急/慢性鉴别】
急性前葡萄膜炎
慢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突发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
睫状充血、尘状KP、明显的前房闪辉、大量的前房细胞
可伴有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等
无睫状充血或有轻微睫状充血
KP可为尘状、中等大小或羊脂状
可出现Busacca结节、虹膜脱色素、萎缩和后粘连;易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16以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治疗】散瞳:确诊后应立即使用;是治疗的关键措施;目的:解除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痉挛、缓解症状、防止虹膜后粘连。糖皮质激素:局限在前葡萄膜时可局部滴眼;严重时需全身使用 ……
二、中间葡萄膜炎IU
【定义】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病隐匿,多见于年轻人;呈慢性过程;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力减退、眼痛
体征
雪球样混浊:见于玻璃体前部和基底部下方,融合后呈黄白色棉球状
雪堤状改变:锯齿缘及周边视网膜前有灰黄色球形/大块样渗出,融合呈堤状遮蔽锯齿缘
【诊断】特征表现,应散瞳下进行三面镜、双目间接检眼镜及周边眼底检查
三、后葡萄膜炎
【定义】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1)未波及黄斑→无症状或仅有眼前闪光感;
(2)炎症渗出/玻璃体混浊→眼前黑影飘动、雾视;
(3)波及黄斑→视力锐减、中心视野实性暗点;
(4)视网膜水肿/脱离→视力严重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
体征
v玻璃体 / 视网膜脉络膜 / 血管 /黄斑
l玻璃体:炎症细胞和混浊
l视网膜脉络膜:局灶病灶/弥漫性炎症
l视网膜血管:血管炎(血管鞘、血管闭塞和出血)
l黄斑水肿、视网膜水肿
【治疗】感染性: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免疫性:主要使用 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四、全葡萄膜炎
【定义】指累及整个葡萄膜的炎症,常伴有视网膜和玻璃体的炎症,Vogt-小柳原田病(VKH)、Behcet病性全葡萄膜炎
第二节常见的特殊葡萄膜炎
一、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伴发的(前)葡萄膜炎20%~25%的患者并发急性前葡萄膜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
多双眼先后发病,易复发,双眼往往呈交替性发作
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中轴关节的影像学检查
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HLA-B27抗原阳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腰骶部疼痛和僵直,晨起最为明显,活动后减轻
二、Vogt-小柳原田病(VKH)
【定义-名词解释】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又称为“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临床进展规律
三、Behcet病
【定义】一种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前房积脓等)、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疾病。
【诊断】
日本Behcet病研究委员会标准
国际Behcet病研究组诊断标准“1+2”
(1)完全型:出现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形性皮肤病变和生殖器溃疡4种主征
(2)不完全型:出现3种主征或2种主征及其他一些病变
1)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年内至少复发3次)。
2)联合以下四项中任何两项即可确诊:
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生殖器瘢痕;
②眼部损害;
③皮肤损害;
④ 皮肤过敏反应试验阳性
【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一般治疗时间在一年以上……。
四、交感性眼炎
【定义】发生于眼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2周至2个月内(5d-56y);发病隐匿,多为肉芽肿性炎症;可出现与VKH病相似晚霞状眼底和Dalen-Fuchs结节及眼外表现
五、Fuchs综合征
一种以虹膜脱色素为特征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90%为单眼受累。中等大小或星形KP,多弥漫分布;国人虹膜色素浓集,一般不引起虹膜异色;易发生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和眼压升高。
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概述】疱疹病毒感染(尚不完全清楚)引起的以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动脉炎、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的疾病。
【临床表现】多隐匿发病,可出现眼红、眼痛或眶周疼痛
l视网膜坏死灶:黄白色、界清,早期周边部“拇指印”逐步融合,由周边向后极部推进
l视网膜血管炎:动脉、静脉均可受累,但以动脉炎为主,可伴有视网膜出血
l视网膜脱离:恢复期坏死区常形成多个视网膜裂孔(渔网状)
七、伪装综合征
【定义】一类能够引起葡萄膜炎表现而又非炎症性疾病的疾病,此类疾病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或不敏感
【常见伪装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肿瘤眼内转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
八、感染性葡萄膜炎
l结核、梅毒、真菌等所致感染性葡萄膜炎不断增加
l对于高危人群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到此类疾病
第十三章 玻璃体疾病
【生理作用】
1. 导光作用眼内屈光间质
2. 支撑视网膜作用
3. 减震作用黏弹性胶质
4. 血-玻璃体屏障又称视网膜玻璃体屏障,能阻止视网膜血管内的大分子进入玻璃体
5. 抑制多种细胞增生,维持玻璃体内环境稳定
一、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玻璃体液化(透明质酸逐渐耗竭溶解,胶原稳定性破坏,胶原网状结构塌陷,产生液化池,周围包绕胶原纤维);玻璃体后脱离(液化池通过皮层裂孔进入玻璃体后腔,造成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玻璃体劈裂;基底膜增厚
(一)玻璃体后脱离
临床表现
1. 症状:眼前漂浮物(飞蚊症)、闪电感;红色烟雾;视物遮挡;
2. 眼部检查:wiss环;伴色素颗粒,警惕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治疗】无需特殊治疗,但应仔细(散瞳)检查眼底,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及时治疗
(二)飞蚊症
临床表现
眼前飘动黑影,可伴有闪光感
病因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为主,警惕视网膜裂孔
治疗
应散瞳仔细检查眼底,三面镜检查,对有危害视力的病变如视网膜裂孔等,对症治疗
(三)玻璃体变性
星状玻璃体变性
多50岁以上,多单眼,视力极少影响,玻璃体内出现脂质白色颗粒
闪辉性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或前房内黄白色、金黄或多色的胆固醇结晶,多见于外伤或手术后眼内出血
二、玻璃体充血
【病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眼外伤等
【临床表现】少量积血时表现为眼前飘动红色烟雾,眼底检查可见到视盘/部分视网膜;大量积血时视物发黑,整个眼底不能窥见;时间较长的玻璃体积血可变为白色混浊。
三、玻璃体手术
扁平部作3个切口(20G、23G、25G、27G...)
3通道:灌注、照明、玻切
玻璃体疾病除了年龄改变导致的病理状态,绝大部分来自于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近年来,玻璃体手术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眼科常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