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动脉狭窄(SAS)是指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狭窄和闭塞。不仅可能引起上肢缺血症状,还可以造成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至锁骨下动脉远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961年被Fisher最早报道。在第七届华北血管大会(NEC 2018)上,来自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的王丙龙教授分享了其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治疗的见解。
病 因
引起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因: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放射性动脉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表现:患侧肢体的无力,耐力下降,甚至缺血性疼痛。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各种症状(如头晕、眩晕、复视、视物模糊、甚至晕厥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锁骨下动脉狭窄并无临床症状,仅仅在体检时发现一侧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双侧血压不等。
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可以使用彩超和TCD进行检查,主要可以确认椎动脉血流方向,以明确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窃血。还可以使用MRA、DSA、CTA(首选)。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
外科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外科治疗主要术式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腋动脉-腋动脉旁路术等。
血管腔内治疗术
随着技术与器材的发展,如今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血管腔内治疗
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措施。
适应证:锁骨下动脉狭窄>70%;上肢有缺血症状;有椎-基底动脉缺血(窃血)症状;有乳内动脉缺血(窃血)症状;行冠状动脉搭桥(应用乳内动脉为桥血管)术前;有指动脉栓塞,蓝指综合征等。
并发症:穿刺点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形成;上肢动脉远端栓塞;锁骨下动脉破裂出血;累及主动脉的夹层。
体 会
对于锁骨下动脉狭窄使用腔内治疗,股动脉入路是首选入路,但若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长鞘不能保持在闭塞近端,导丝得不到有利支撑,使顺行开通困难时,尝试逆性通路(肱动脉入路),有利于导丝通过闭塞病变。
支架的选择方面,球扩支架径向支撑好,定位准确,适用于锁骨下动脉开口和邻近椎动脉或颈总动脉开口病变;自膨支架弯曲顺应性好,不易回缩及移位,适合扭曲和钙化程度重的病变。
手术方式选择方面,遇到锁骨下动脉严重钙化和闭塞病变,不可单纯追求手术的成功率,执意反复尝试开通。否则,术中容易发生锁骨下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锁骨下动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要充分发挥开放性手术的优势,可改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术或腋动脉-腋动脉转流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