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覃永慧1、黄春妮2
单位 | 1.河池市退役军人医院、河池市第四人民医院;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1前 言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是一种罕见的以大颗粒T淋巴细胞(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T-LGL)克隆性增殖为特点的疾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及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
T-LGLL伴AA临床表现较为罕见,临床常有漏诊和误诊。现报道1例伴AA临床表现的T-LGLL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效率。
02案例经过患者:女,36岁
主诉:乏力、头晕8月,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8个月前出现头晕、乏力,其后头晕乏力未见缓解,但未至医院检查诊治。2个月前头晕乏力症状较前加重,于2023年9月3日至当地县级医院住院诊治,查血常规提示三系减少,予输血处理。
2023年9月14日至2023年9月16日转至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5×109/L↓,红细胞计数1.52×1012/L↓,血红蛋白44.00g/L↓,血小板计数16.0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5.2×109/L;血钾3.25mmol/L↓;
自身免疫抗体二项阴性;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低下,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粒、红两系比例降低,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缺如,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予输血、止血、抑酸护胃等治疗。
2023年9月16日复查血常规结果仍未改善。2023年9月17日为进一步诊治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门诊拟“贫血查因”收入院。
入院相关检查:查体:T:36.8℃,P:81次/分,R:20次/分,BP:109/54mmHg。神志清楚,贫血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9月20日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图1):外周血三系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正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稍低;
图1 血常规
叶酸、维生素B12正常,血清铁蛋白升高(图2);
图2 血清铁蛋白和叶酸、B12
三溶试验、G-6-PD酶活性均正常(图3~4),抗人球蛋白实验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阴性;
图3 三溶试验
图4 G6PD酶活性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图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减低,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部分细胞含有粗大嗜天青颗粒);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减少。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图5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A为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注:箭头示含有嗜天青颗粒大颗粒淋巴细胞)
影像学检查:胆囊多发赘生物,左侧腋窝低回声团,考虑反应性淋巴结,双侧颈部、右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区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其他B超、CT、心电图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初步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2.低钾血症
03案例分析患者外周血呈三系减少状态,但临床中外周血三系减少的疾病有很多(如下图6),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图6 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疾病结构图
我们回顾该案例的特点:
1.中年女性,起病缓慢,病程长,外周血三系减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稍减低。
2.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
3.结合本院相关检查排除了造血物缺乏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4.外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
那么该患者是AA?还是其他疾病继发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临床送检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红巨三系增生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计数100个淋巴细胞,约65%可见颗粒(见图7),提示AA?或LGLL?;骨髓活检免疫组化: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少见,需注意再生障碍性贫血。
图7 骨髓(为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
注:箭头示含有嗜天青颗粒大颗粒淋巴细胞
临床医生根据骨髓报告的结果完善LGLL相关检查。外周血免疫分型(图8):提示T-LG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异常T淋巴细胞;外周血TCR基因重排阳性(图9);流式TCRVβ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46,XX[30];Fish检测MDS+P53:阴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750mIU/mL。
图8 外周血细胞免疫分型
图9 基因重排检测
根据患者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查以及TCR重排阳性结果,最终该患者确诊为一种罕见免疫表型CD3+CD8+CD57+CD4+CD56dimTCRγδ+T-LGLL伴AA临床表现。2023-9-22给予患者口服环孢素软胶囊CsA和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CsA浓度,根据CsA药物浓度调整药物剂量,并护肝、间歇输血支持治疗。至2024-04-03该患者现已口服CsA 5个月余,外周血三系减少未见明显改善,目前仍继续治疗中。
本例患者青壮年起病,起病缓,病程长,头晕乏力数月,肝脾淋巴结均未肿大,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三系增生减低,巨核少见,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容易误诊为AA。
此情况下诊断LGLL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时外周血涂片检查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LGLL的诊断就至关重要,含嗜天青颗粒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是特征性的线索。当然也有些LG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积较小无嗜天青颗粒,缺乏LGL典型特征,所以容易漏诊误诊。
LGLL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特征、形态学、细胞免疫分型及TCR基因重排等确定。
04知识拓展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将LGLL分为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慢性NK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NK)、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1]。其中T-LGLL占所有LGLL病例的85%,CLPD-NK占病例约5%,ANKL主要见于亚洲,占LGL疾病的比例10%[2]。
T-LGLL经典免疫表型为CD3+CD8+CD57+
CD4-CD56-TCRαβ+,变异型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或CD3+TCRγδ+[3]。
本案例患者为一种罕见免疫表型:CD3+CD8+CD57+CD4+CD56dimTCRγδ+T-LGLL。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是淋巴细胞的一种亚型,正常情况下,外周血LGL约占单个核细胞10%~15%,其CD3(-)NK细胞占85%,CD3(+)T细胞占15%,LGL形态特点是胞体较大,胞质丰富,胞质中有数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图10)。
图10 典型大颗粒淋巴细胞(为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
值得注意的是,LGLL须与继发性LGL增多鉴别,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一过性或不超过6个月,LGL呈寡克隆和多克隆性,病因去除后大颗粒淋巴细胞数可恢复正常;健康老年人可见伴寡克隆和多克隆LGL;器官移植者可见克隆性CD3+LGL群体。
随着疾病的进展,LGLL患者会出现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LGLL常继发PRCA,也可表现为MDS、AA、PNH重叠的特征,临床需注意LGLL与骨髓衰竭综合征中MDS、PNH、AA的鉴别。
目前T-LGLL尚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中对T-LGLL患者的治疗多以免疫抑制治疗为基础,例如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 (CTX)以及环孢素A(CsA),三者互为一线、二线,即先使用1种药物,效果不佳时可选择另外1种药物作为二线治疗。
随着对LGLL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本例患者2023-9-22予口服CSA,至最近一次返院复查是2024-04-03,血常规:WBC 3.78×109/L,RBC 2.51×1012/L,HGB 75.30g/L,PLT 40.20×109/L。
该患者三系减少较初诊无明显改善,参考T-LGLL疗效标准[4],该患者评估为治疗失败或疾病稳定,目前继续治疗中。该患者CsA治疗效果差,可能与该患者是一种罕见免疫表型T-LGLL有关。
目前国内对于T-LGLL的研究多基于小范围回顾性分析,临床中针对T-LGLL仍然缺乏标准的诊治共识,目前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对于难治性T-LGLL患者,有待探索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05总结T-LGLL伴AA临床表现在临床中罕见,应注意外周血及骨髓中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结合细胞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等可明确诊断。
T-LGLL被认为是慢性抗原刺激所致,体内多种异常激活的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凋亡障碍从而使得“LGL样”的CTL持续增殖及活化,维持细胞长期存活,LGL克隆扩增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获得性AA主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综合征,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化异常、功能亢进所致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显著减少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
T-LGLL与获得性AA都存在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临床表现相似,有共同免疫基因背景(STAT3基因突变),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推测两种疾病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Lamy T, Moignet A, Loughran TP Jr. LGL leukemia: from pathogenesis to treatment. Blood. 2017 Mar 2;129(9):1082-1094.
[2]Dinmohamed AG, Brink M, Visser O, Jongen-Lavrencic M. Population-based analyses among 18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 in the Netherlands between 2001 and 2013. Leukemia. 2016 Jun;30(6):1449-51. doi: 10.1038/leu.2016.68. Epub 2016 Apr 8. PMID: 27055870.
[3] Cheon H, Xing JC. Genomic landscape of TCRαβ and TCRγδ T-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 Blood. 2022 May 19;139(20):3058-3072.
[4]尤艳玲,杨桂玲。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05):102-106.DOI:10.13764/i.cnki.1csy.2021.05.029.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