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7岁,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01主诉:
原发痛经4年。
02现病史:
月经初潮12岁,初潮1年后逐步月经规律,并开始痛经,7/30天,量中,痛经(+),VAS评分6分,口服止痛药效果不理想,影响日常体育活动,无进行性加重,LMP 5.8,因准备高考,希望缓解疼痛就诊。
03既往史:
体健,手术史(-),药敏史(-)。
04月经史:
见现病史。
05生育史:
否认性生活史。
06家族史:
其母亲自幼痛经,35岁后诊断子宫腺肌病,痛经逐渐加重,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其祖母亦有痛经。
07体格检查:
身高165cm,体重52kg,心肺(-),腹软,无压痛。
08专科查体:
外阴(-),肛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09辅助检查:
妇科超声:子宫前位,大小约61mmX42mmX41mm,形态规则,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厚约5.9mm,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左卵巢29mmX21mmX13mm,右卵巢31mmX23mmX16mm。
肿标:未查。
AMH:未查。
10初步诊断:
原发性痛经。
11诊断依据:
该患者为青春期女性,查体及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考虑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诊疗经过诊疗思路:
1.诊断:患儿青春期女性,主诉痛经就诊,有痛经和子宫腺肌病家族史,首先应明确其为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需考虑的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系统畸形,经过详细的查体和超声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生殖系统畸形的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考虑原发性痛经诊断。
2.治疗:患儿长期痛经,口服止痛药物不能完全缓解,此次因一个月后高考与月经期重合,担心痛经影响人生的重要考试就诊,需选择一种对疼痛治疗效果好、同时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案,与患儿家属充分商议后,建议使用地屈孕酮口服;地屈孕酮治疗痛经的一般治疗方案是月经第5到25天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考虑高考时间,本月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推迟月经来潮时间,该患儿末次月经5月8日,可于5月13日开始用药直至6月10日高考结束停药,待停药后月经来潮是最好的。
3.患教和长期管理:患儿母亲自幼痛经未管理,35岁生育之后诊断子宫腺肌病,向患儿母亲充分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一级预防的概念和重要性,现代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已发生转变,生育年龄普遍较上一代延迟,如不做好痛经的管理,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甚至身心健康都将受到疼痛的负面影响,未来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风险高,还可能影响女性生育能力,让患儿母亲充分认识做好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随访:
患儿用药效果好,建议长期药物治疗,可继续口服地屈孕酮或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患儿和母亲考虑大学住宿期间,口服短效口服避孕药女儿心理有一定的顾虑,要求继续使用地屈孕酮,嘱咐其定期复诊。
诊治体会原发性痛经常见于青春期女性,指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且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系列症状。常发生于青春期女生。发生率约为43.2%-89.1%,这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经期疼痛对女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远期还与增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相关,影响女性的生育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应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痛经发生率高达60%以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与内异症发病有关,而且有疼痛症状者更容易患重度内异症,内异症的延迟诊断很常见,因为多数女性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平均延迟诊断的时间可能达到7.5-14年,而这已经过去的大约10年,却是内异症一、二级预防的黄金10年。复方口服避孕药和地屈孕酮均是可选择的药物,然而短效口服避孕药在我国的使用率低,大家常常谈激素色变,担心药物副作用,认为吃短效口服避孕药会让自己发胖,尤其是在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还有很多额外的顾虑。此例病例,充分考虑患儿可选择的用药方案,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患儿和家长的用药意愿,最终选择了地屈孕酮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地屈孕酮可以治疗痛经,副反应少,不抑制排卵,避免了大学生服药的尴尬,家长和孩子愿意接受,才能够有更好的用药依从性,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做事如此,治病亦然。因患儿有痛经、子宫腺肌病的家族史,对患儿和其母亲进行了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的患教知识,做好痛经的长期管理。
执笔专家简介黄艳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妇产分会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女性健康文化分会委员。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自2013年开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学习、工作,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岗位,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基础,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精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年科研项目“小白菊内酯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及临床防治”的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妇产科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专题讲座和论文交流。
免责声明1.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原创内容版权归妇产科网平台所有,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如文章内容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3.凡向妇产科网投稿作者,投稿人务必保证稿件的原创性,如果稿件因抄袭、侵权等导致纠纷或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与妇产科网无关。
4.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用于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
特此声明!
责编:liu
审核:马野
热文推荐卵巢囊肿合并不孕患者的术后管理一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备孕之路手术新秀 | 徐春焕:自制宫腔支架配合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