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针灸是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疗效已经被世界广泛认可。针刺临床疗效的发挥既取决于腧穴的特异性,也依赖于针刺手法(刺激量)。针刺手法(刺激量)促进腧穴特异性的发挥,是在选穴正确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刺激量即能达到预期效果,取得补虚泻实的疗效。“飞经走气法”首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并通过龙、虎、龟、凤四法使之形象化,该法可“过关过节催运气”,即通过特定手法使针感向远端迅速传导,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李氏飞经走气针刺法传承人进行操作演示)
“李氏飞经走气针刺法”形成了包括针刺技法、腧穴特性及临床应用为核心的“飞经走气法”针刺等技艺特征。
一是将飞经走气法发挥为分经得气法、驾驭针感法,丰富了刺法内容,分经得气法比古代“飞经走气法”更有针对性,强调根据疾病症状所在的部位,基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及现代解剖生理知识,针刺与经络走行相应的神经、肌肉、筋膜,得到触电感、放射感、走窜感等针感,使其沿着神经、肌肉、筋膜有选择性地传导至相应部位,该法对针感传导路径及得气部位都有具体要求。二是提出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共计177个腧穴的飞经走气法针刺操作及针感要求,比以往增加了不少,且更加有条理。三是将分经得气法、驾驭针感法等刺法与临床紧密结合,应用于内科、骨伤科、皮外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等70余种病证的治疗。
“李氏飞经走气针刺法”以扎实的传承发展脉络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奠定了它在针刺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挖掘、保护和继承。
(李志道指导李氏飞经走气针刺法操作)
传承谱系:
第一代:李云会;第二代:李中和;第三代:李志道;第四代:李兰媛 ;第五代:赵志恒;第六代:李玉仙、麻凯璇。
资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