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跟我一样,已经欣赏了我的好伙伴A君上篇推送的文章——我是怎么做出烧山火与透天凉。A君讲述自己研习烧山火、透天凉和飞经走气的过程,我今天趁热打铁,跟大家分享一下飞经走气中的文字艺术。
针刺的飞经走气大法有四,分别是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简称“龙虎龟凤”。
当针刺时候,经气运行至关节处,不再上行时候,使用此法,使经气通过关节,所谓“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金针赋》中对四法面述如下:
“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到地,提到天,候针处摇篮,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
刚学习飞经走气时候,我就感叹崇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中国古人就是有文采,不愧饱读诗书,用四种动物的动作比拟四种手法的操作过程,既形象化,也具有中国古文化中浪漫主义的色彩,使人便于记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飞经走气的文字艺术。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飞经走气的使用并不好,虽按其描写的步骤操作,偶尔成功,有时候成功了,但只能通过一个关节,通不过第二个关节,这样就达不到气至病所的效果。
之后和同行们交流学习后,逐渐领悟到这和医者静心、调神、基本功(指力、揣穴精确度、得气等)、患者自身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今天在这里重点提的是一个动作要领——慢。
先前我一直不得其要,但自从接触了张缙教授的观点后,才恍然大悟,这个要领“慢”是指在进行四种手法操作时候动作要慢:青龙摆尾时候左右拨动要慢,白虎摇头时候摇铃进圆要慢,苍龟探穴时候寻四方要慢,赤凤迎源时候飞旋要慢。且这个“慢”的动作要领其实就蕴含在每个手法的名字之中,即“青”、“白”、“苍”、“赤”四字,因为这四个字描绘“龙虎龟凤”都是“老”的意思。龙之老,鳞片青也;虎之老,须毛白也;龟之老,甲壳苍也;凤之老,羽毛赤也。动物老了,动作慢,但不失力度。
你看,古人就把要领写在了名字之中,只是你自己才疏学浅,不察不明而已,古人用动物的色彩去表示要领,有一点通感的意思,这种文字艺术太妙了!
此外,我个人在思考为什么要把这四种手法命门为“飞经走气”呢,为什么不能叫“动气通关法”等等呢,这不更直接吗?
我个人理解是,之所以选用“飞经走气”这个名字是体现在“飞”字和“走”字上。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看见鸟飞翔是很羡慕的,因为它能不受障碍的约束,飞跃山川障峦,而“走”字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而“行”才是“走”的意思,比如成语“不胫而走”的“走”,所以此处的“走”是快跑的意思;所以“飞”、“走”在这里做使动词用,即“使……飞”、“使……快跑”的意思,当经气感传遇到关节的时候就像遇到了大山,难以翻越,这时候我们需要行特定的手法,进行蓄能,使经气飞过去,经气一旦飞过高山,便可如水向低处流一样快跑一段,至于能跑多远,那得看蓄能多少了,如果跑的近,没有气至病所,那就继续行手法蓄能。
由此看“飞经走气”这个名字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使经气飞、使经气跑”的意思,很好地诠释了经气通过了关节的性质。在古文诗句中,常常出现互文修辞,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等等,所以“飞经走气”按现在语言习惯应该是“飞走经气”。
当然,以上理解是我的个人观点,我毕竟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但我认为在深入的学习中医知识时候,特别是想做研究去探求古代经典本义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古文鉴赏能力,去体会古代文字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