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瑰宝无限,文化瑰宝更是数不胜数,古典哲学和中医学是文化星河中最璀璨的两颗明珠。中医学中的针灸更是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拯救华夏儿女千千万万次。
小小的针灸来历已无从考究,其发展过程也十分坎坷,曾一度还政府被禁止。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再次将其发扬光大,针灸技术已传遍海内外各地,造福千千万万的人们。
针灸治疗疾病是使用毫针针刺穴位或者使用艾灸刺激穴位,刺激人体时或是产生酸、麻、胀、重、疼痛或温热等感受,并没有药物进入身体,究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呢?
我们都知道,人体各个地方都是有穴位,穴位是分布在各个经络上的关键点,针灸治疗疾病是离不开穴位的。
针灸治疗疾病是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的,有选择单个穴位,有选择多个穴位,有在疾病病位处选穴,有在远处选穴,如头痛选脚上的穴位,病位在左选择右边的穴位等等,如何选穴和组穴是具有技术性的。
常见的选穴依据有:近处选穴、远道取穴、辩证选穴和经验取穴。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经验来选择组合。总而言之,高明的医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针有据,针下得气,气至效至,以最少的穴位取得最大最快的疗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灸疗法的工具在治疗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针灸是依靠毫针和艾绒作为治疗工具的,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这里的九针是指九种针刺工具,即“九针”,包括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每种针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圆针是用来按摩穴位的,鍉针是用来按压穴位的,锋针用来放血,镵针用于切开排脓等等。
当然,现今也有很多医家发明了更多的针具,如浮针、皮肤针、揿针、小针刀等。每种针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都有侧重的优势病种,没有哪一种针具可以在所有疾病中都发挥最好作用,所以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
针灸的手法千变万化,不外乎在进针法、补泻手法和催气手法上的差别。其中,进针手法没有定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才是关键,不同的流派进针手法会有不同,如飞针法、捻转进针法等;补泻手法分为单式和复式手法,如提插法、捻转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等;催气法是进针之后,经气不达病所之时辅以的手法,有作用于经络穴位的,如循摄法、点按法等,也有作用于毫针的手法,如弹法、刮法、摇法等等,均是候气的方法,毕竟“气至则效达”。
想必很多学习针灸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刚开始学习针灸的时候,总喜欢去记教授老师所治疗疾病的穴位,再或者很狂热地去学习某一个牛掰手法,或是某个新式针法。学习了一大堆,下了很多的功夫,自己治疗病人时还是无从下手,或者说达不到教授的效果。原因是什么呢?
针灸学习如何进阶是很多人没有深入思考的,穴位在学习过程中其实并不是关键的,虽然说穴位是针灸学习的基础,但人身361个穴位是固定的,病情变化却是千差万别的,得在思索中去知其然、探究其所以然。
相对于穴位,经脉循行更重要,毕竟穴位是一个个的点,经脉才是主要的枝干;针法的名目也不重要,传统的针刺手法才是疗效保证的关键,毕竟后世医学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的,先弄明白传统手法才能够提升技能。
当然,也不是说得墨守成规,在学好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再去探索借鉴新的针法,推陈出新,取精去糟,才能在针灸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