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瑰宝 > 滋补饮食

中国传统之饮食文化

作者:essmw   来源:   时间:2024-04-03 07:02:00

饮食

说起“饮食”二字,第一句让人想到的便是食物制作所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俗称的开门七件事。任何佳肴在进入口前都少不了它们的调制。

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芙蓉》1980年第1期:“山里哪样不好?有饭吃,有柴烧,种了棉花可以织布,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差一包盐。”

中国传统之饮食文化(图1)

说起饮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的饮食习惯和感念。

有些人崇尚养生饮食——医食合一,利用食物的不同性质对身体进行相对的调整。

有的人则只在乎食物能否饱腹,再不折磨口腔的味蕾的情况下,基本不挑食。

再有的贵族饕餮盛宴吃品,一奢侈,二精细,三味道,四讲究,五营养,六趣味。

饮食器具

除了烧火的柴,调味的料,饭后的茶,自然还少不了烹饪的工具和装着食物的器具。

我国古代炊具就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其中,“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才开始用的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中国传统之饮食文化(图2)

衍生到现在,人们的烹饪炊具已经自早期的以木生火的烹饪的方式及瓷器,铜器等器具,换成了如今的燃煤和用电的平底锅、煎锅、炒锅、高压锅、陶瓷锅、锗陶瓷锅,电饭煲等等。

装食和进食的器具更是种类繁多,每一类食物都有它独有的器具归属。

其中“酒”作为古时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可缺少的一样食品,更是因为其类别的多样化,给其安排了不少盛酒器具。

酒水的的味道也会因为装盛的器具材质不一样而产生变化。

在古装剧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高脚的青铜酒杯。但是最早的酒杯是由葫芦制作而成,到后然就有,玉、铜、银、瓷器这些材料制作而成。其大小款式也各有不一,到近现代,玻璃的大量生产让市面上大多数的酒杯都是玻璃制作而成。

中国传统之饮食文化(图3)

水器

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神拜祖、宴前饭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洗盥之礼,因此青铜水器自可归于礼器类中。 水器中最常见的是盘和匜(yi)。古人盥洗时用匜浇注,以盘盛水,所以盘、匜是配套器物。

进食器

中国最早的进食器具是匕还有初具雏形的骨头“叉子”,以及随手在路边树上折下来的“筷子”。

礼仪,风俗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用餐时也各有不同仪式和礼节。

依据不同的地方场景,面见的对象人物都有不一样的礼。

社交礼仪,寿诞食俗,丧事食俗,婚礼食俗,节日食俗

饮食之中,烟和酒更是具有悠长的历史文化传承。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