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王明亮, 李耀明, 张程明.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新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 27(06): 705-709.
2.胡春梅. 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33): 147-149.
3.李强, 张红. 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国际血液学与血液病学杂志, 2018, 41(2): 108-112.
17岁的四川男生李浩杰面临高考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说这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挑战,李浩杰也不例外。他平时成绩虽然是中上水平,可是距离自己心仪的学校仍然优异大截差距,为了能够迅速赶超,他几乎每晚都要挑灯阅读。
17年5月底,李浩杰不慎感冒,发烧到了39度,此时距离高考也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这可把他父母给着急坏了,赶紧带着孩子上医院检查,发现只是普通的感冒后放心下来,连续吃了两三天的药,烧终于退下来了。
高考结束后,李浩杰在家睡了好几天。等缓过神来,母亲决定带着他出门旅游散心,一听到出去玩,李浩杰高兴了好几天,离出发那天,他又发烧了。测量体温,发现达到了38.5度。
母亲担心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想推迟出去玩的时间,但是李浩杰却不肯答应,执意表示自己没什么事,贴个退烧贴就好了。母亲瞧他精神状态还算不错,总算是点了点头。
一周后,一家人从外地回来。李浩杰兴奋不已,高中三年一次都没有出去玩过,这下可让他体验爽了。晚上收拾好行李就准备睡觉,刚躺下没一会,李浩杰无意间摸到自己颈部有一个小鼓包,质地坚硬,用手按下去也没什么反应,不痛不痒。
他以为是蚊虫叮咬导致,继续自顾自的玩手机。连续几天,他都在观察这个不明肿块,似乎有持续生长的痕迹,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站在镜子面前这一切又没那么明显了。
李浩杰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也不想让父母担心,便从未提起过这件事。暑假过半,他看着瘦了一大圈,瞧着他这幅皮包骨头的样子,母亲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妈妈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啊,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李浩杰感到有些纳闷,忙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啊,我每天不都吃了好几碗饭吗,而且我出去玩的时候也吃了不少好吃的,从来没饿着自己。”这时,李浩杰的父亲也从外地出差回来,一进门看见他的时候,脱口而出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家长以为是孩子的爱美之心,再加上他并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也就没当回事,只是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浩杰脖子上的那个肿块愈发明显,和他瘦弱的身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母亲瞧着他的脖子大了一圈,忙把人叫住仔细查看,对比之下,他这脖子比同龄人都要粗上许多,而且还有能用手摸到的小肿块。“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一定要跟妈妈说实话。”
这时,李浩杰自知事情已经瞒不住了,便把自己发现肿块,到肿块生长这段经历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母亲听完后,恨不得立马就去医院,奈何天色已晚,只好等到第二天一早。
一家三口人来到诊室,李浩杰将自己的症状从头到尾描述了一遍。医生一边记录一边点点头,随后安排了一个CT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待间隙,大家的神色还算是轻松。
数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显示患者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右侧颈部淋巴结区可见一较大肿块,双侧甲状腺大小、形态等未见明显异常。血液检查中,免疫球蛋白、癌胚抗原等多项提示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都有显著升高,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来看,李浩杰被诊断为淋巴癌。
淋巴癌,也称为淋巴瘤,是源自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生产、储存和运输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病症的白细胞。
数据显示,淋巴瘤并不完全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群也有一定的发病率。尤其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年轻患者的比例较高。年轻患者一旦确诊,由于生理和心理素质较好,加之积极的治疗态度,治疗效果通常优于老年患者。
原本放松的表情开始变得紧张凝重,母亲抢先一步开口问道:“癌症?那还有的救吗?”医生急忙宽慰,表示淋巴癌并不像其他类型的癌症那般凶险。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淋巴癌治疗效果相比其他种类的癌症通常更为乐观。这种癌症类型包括多种亚型,其中一些,比如霍奇金淋巴瘤,对治疗尤为敏感。
病理学上,某些淋巴瘤的细胞特征使其对放疗和化疗尤为敏感。标准治疗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优化,已经相当成熟,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淋巴瘤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往往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甚至达到完全缓解。
可是李浩杰却想不明白,自己好端端的怎么会患上淋巴结癌呢?医生看着他提出的问题,用严肃的语气回答道:“你们这些小年轻做事从来没有分寸,什么都要试一试。实话说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要接诊一批像你这样的患者,而你们的共同点除了疾病类型外还有这一个细节,这就是淋巴癌有可乘之机的重要原因!”
长期熬夜可以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的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套复杂而精密的防御机制,负责识别和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癌细胞。为了维持其最优的工作状态,免疫系统依赖于一系列生物节律和激素平衡,这些都受到睡眠质量和周期的直接影响。
熬夜会干扰我们的昼夜节律,即人体内部的生物钟,这直接影响到激素的分泌,包括与睡眠质量紧密相关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不仅调节睡眠,还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当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干扰时,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也会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降低身体对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除了褪黑激素外,熬夜还会导致应激激素,特别是皮质醇的分泌增加。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应激反应激素,短期内可以帮助身体应对压力情况,但长期高水平的皮质醇会削弱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反应。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皮质醇的环境下,人体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会减少,这些细胞在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等异常细胞中扮演关键角色。
此外,持续熬夜还可能导致慢性炎症的状态,炎症是人体对疾病和感染的自然反应之一,但慢性炎症可以损害组织,促进癌症的形成和发展。炎症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可以损伤DNA,增加突变的可能性,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经常熬夜会通过干扰昼夜节律和激素平衡,增加皮质醇水平,造成慢性炎症等机制,降低免疫系统的效能。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使得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包括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的减弱,从而增加了患上包括淋巴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风险。
因此,保证充足和优质的睡眠,维护正常的生物节律不仅对维持免疫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也是减少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