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肺癌是当前我国发病率与致死率均居榜首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提高肺癌诊疗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是助力肺癌慢病化的核心所在。
在此背景下,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早中期肺癌诊疗口袋书》2024版发布(以下简称《口袋书》),旨在通过专业性、权威性的详实内容,进一步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早中期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刘伦旭教授表示:“当前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仍存在诸多未尽之需,结合中国地域辽阔的基本国情来看,不同区域及医疗机构间在肺癌规范化诊疗方面仍存在着显著差异,加之患者对于肺癌早筛和规范诊疗的意识仍有待提高,多种因素叠加给肺癌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
作为《早中期肺癌诊疗口袋书》的主笔专家,刘伦旭强调此次《口袋书》是继2021年版《口袋书》发布后的又一次重要更新和升级,不仅聚焦早中期肺癌的全病程管理和最新的前沿进展,更在治疗层面予以了更新,切实落实精准治疗,真正助力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生存。
助力早中期肺癌规范化诊疗,为临床提供实用指导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达106.06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2.0%;肺癌死亡病例高达73.33万例,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8.5%。虽然近年来随着诊疗理念的升级和技术进步,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距离实现健康中国2030总体癌症5年生存目标仍有差距。
此次《口袋书》基于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权威指南,结合临床实践,涵盖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肺癌分期、围术期治疗、随访等多个关键环节,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诊治带来更多便利和帮助。
刘伦旭教授表示:“面对我国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的严峻形势,早期筛查是关键防线。由于肺癌发病隐匿,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加之患者早期筛查的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建议长期吸烟和吸二手烟、长期身处环境污染环境、有职业暴露史、既往恶性肿瘤病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等肺癌的高危人群,每年定期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进行早期筛查,当检查出疑似肺癌时,可通过影像学、液体活检、分子病理检测等进一步确诊,从而确定肺癌病理类型,便于后期开展精准诊疗。”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国民对肺健康的关注逐年提高,通过体检早期发现肺癌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对于早中期的肺癌患者而言,目前主要是采取手术、放疗、化疗这样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治愈肺癌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肿瘤体积比较小、肿瘤细胞没有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实现长生存。
早中期肺癌术后及早进行辅助治疗,是助力患者长生存的关键
虽然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除,避免肿瘤进一步发展,提高临床治愈率,但早期肺癌患者接受完全性切除手术后仍有复发转移的风险,且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超过50%的肺癌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约74%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又以脑转移为主,而一旦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将对患者预后和5年生存率影响更为恶劣,后续治疗也更为棘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谭黎杰教授表示:“我国IB-III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36%-68%之间,距离‘治愈’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术后辅助治疗非常关键。当前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精准治疗时代,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如术后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中靶向辅助治疗是国内外权威指南优先推荐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实现长生存保驾护航。因此,患者应保持积极抗癌的信心,并主动学习疾病管理的知识,这样配合医生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实现与癌共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主任蔡开灿教授指出:“分子分型是提高肺癌治疗疗效的关键,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不同,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各大权威指南均推荐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标本需同步进行基因检测,本次《口袋书》也建议将基因检测前移,不仅可优化术后患者管理,也可缩短后续治疗等待时间,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术后可尽早开始辅助靶向治疗,及早获益。此外,早中期肺癌患者还应重视全程的规范管理,尤其是术后的管理和随访,多管齐下,方可助力患者降低复发可能。”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得到规范、精准的诊疗是实现与癌长期共存的重要途径,相信随着政府、医学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肺癌的防治不仅涵盖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还渗透在日常疾病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助力肺癌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