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来写一篇关于葡萄膜炎的内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谢医生最近频繁接诊了数位葡萄膜炎的患者,一来感慨此病与风湿免疫的相关性;二来感慨眼科医生对此病的全身治疗认知不足;三来感慨许多患者把他与结膜炎、角膜炎相类比,不够重视,忽略了它的危害,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借此科普机会,梳理一下。
一,葡萄膜炎是什么?
葡萄膜炎,顾名思义,就是葡萄膜的炎症。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葡萄膜”会被以“葡萄冠名”,但实际上,葡萄膜实际指的是眼球壁的中层结构,既:前部的虹膜,中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
葡萄膜的解剖构造
因此,葡萄膜炎分为前部的虹膜炎,中部的睫状体炎(虽然他常常和虹膜炎合并存在,称为“虹膜睫状体炎”),以及后部的脉络膜炎。
我们临床常听到的“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等诊断,实际上,均是葡萄膜炎的一种。
虹膜位置,也就是“美瞳”所美化的部位。虹膜炎,也就是这里发炎了。
二,葡萄膜炎与其他其他眼科炎症疾病,如结膜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同样是炎症,结膜炎既常见,也容易好转,无非是滴滴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而以。而正是因为如此,有些“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的葡萄膜炎患者也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病不过“小病”而以,意识上不重视,甚至最终酿成大祸。
实际上,葡萄膜炎与结膜炎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是病因的不同。大部分角结膜炎的病因是感染,细菌感染最多见,病毒感染亦存在。而葡萄膜炎,大部分为自身免疫所致。包括白塞病、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小柳原田病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可出现葡萄膜炎的表现。反而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常常并非葡萄膜炎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葡萄膜炎的治疗,也就与结膜炎完全不同。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激素(局部或全身)、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等处理,而并非使用抗生素。
其二,是预后/危害的不同。大部分结膜炎治疗后可以迅速好转,不大会影响视力或者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而葡萄膜炎则不同,处理不慎、不及时,轻则视力受损,重则彻底失明!尤其是复发性葡萄膜炎,危害很大。
把眼睛比作照相机,我们就非常清楚眼睛结构各自的功能已经出现炎症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虹膜类似于光圈,可以调节近光的大小,虹膜及其周围肌肉(缩瞳肌)出现问题,则“光圈”受损,出现红、痛,以及视力模糊。睫状体可以拉扯晶状体,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类似于相机的“调焦圈”。睫状体发炎,容易继发晶状体炎症。眼睛“调焦”失灵,视物模糊,甚至产生继发白内障、青光眼。脉络膜与视网膜紧密相连,类似于相机的“传感器”,用于把“光学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传递给大脑。脉络膜、视网膜发炎,类似于相机“传感器”损害,视力急剧下降,如不能好转,“相机”报废,彻底失明。所以,对于患有葡萄膜炎,尤其是后葡萄膜炎,及复发性葡萄膜炎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认真治疗,不能马虎。
三,葡萄膜炎的检查与治疗
作为科普文章,面向患者为主,因此,谢医生并不去详述眼科检查的方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般眼科医生可以很轻易的将葡萄膜炎与结膜炎、角膜炎鉴别出来,患者不担心误诊的可能。
裂隙灯下的角膜后沉积物(KP),前葡萄膜炎的特征性眼科检查之一
而在治疗中,一般来说,前葡萄膜炎、偶发的葡萄膜炎、非影响视力的葡萄膜炎,往往仅需使用局部治疗——也就是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眼药水,或球后注射激素。
而对于复发的葡萄膜炎、影响视力的葡萄膜炎、或后葡萄膜炎,则需要使用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根据病情轻重,有时候需联合使用,并建立长期用药方案,保护视力,避免失明。
免疫抑制剂、激素、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是葡萄膜炎治疗的三板斧
特别值得一提到是,单抗类的TNF-α抑制剂,在葡萄膜炎的治疗中起效快,效果好,且不良反应不像糖皮质激素那么大,越来越成为严重葡萄膜炎治疗的重磅武器。谢医生也使用过不少次阿达木单抗,将患者的视力稳定,避免了失明的出现。
随着生物制剂价格迅速下降,及阿达木单抗“葡萄膜炎”中国适应症的获批,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葡萄膜炎用上更好地武器,去对抗疾病,去挽救视力。
最后,文章结束,致敬 @眼科医生陶勇医生,能够重返门诊,让更多的葡萄膜炎患者获得光明。谢医生以微不足道的力量,写一些文章,也算为葡萄膜炎患者贡献一份力量。
特别鸣谢:江苏省中医院眼科张传伟医师对本文的审校指导
参考文献:
[1] BMJ BEST PRACTICE
[2] ACO. Uveitis Guidelines: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3] Gerard Espinosa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Non-Infectious Anterior Uve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