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二、感染主要通过3种途径
1、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细心的家长可能也发现,小孩子的耳痛(中耳炎)很多时候都是感冒后伴随而来的。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 病原体可通过咽鼓管途径进入中耳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
(3)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婴幼儿因其咽鼓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哺乳位置不当, 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鼻咽部的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
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 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少见。
三、临床表现(一)症状:
1、耳痛:
为本病的早期症状,鼓膜穿孔前多数病人为搏 动性跳痛或耳深部钝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疼痛剧烈者夜不成眠,烦躁不安。鼓膜自发穿孔或者鼓膜切开,脓液排出后耳痛减轻。
对于还不会语言表达的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停抓挠耳朵,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就医!
2、听力减退及耳鸣:
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耳痛剧烈者,听力下降常被忽略。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如病变侵入内耳, 可出现眩晕和感音性聋。
3、流脓
鼓室的液体到一定程度就会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内的分泌物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粘脓性乃至脓性分泌物。如分泌物量多,则提示分泌物不仅来源于鼓室,亦源于鼓窦和乳突。
4、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鼓膜穿孔前较明显,可有畏寒, 发烧,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类似消化道中毒症状。穿孔后全身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体征:
1、耳镜检查
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而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隆起最明显的部位可出现小黄点。然后从此处发生穿孔。穿孔一般位于紧张部,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可见穿孔处有闪烁搏动的亮点,实为分泌物从该处涌出。
2、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三)听力检查:
多为传导性聋,听力可达40-50db,如内耳受细菌毒素损害,可出现混合性聋。
(四)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趋渐正常。
四、治疗1、控制感染
2、通畅引流
3、病因治疗
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选用合适的抗菌素,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止。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鼻腔减充血剂喷鼻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看耳朵,医生给你开鼻科药原因)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
可用2%石炭酸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立即停药。不建议自行购药滴耳,应到医院详细检查才能使用,因为患者不能判断是否鼓膜已穿孔。
(2)鼓膜穿孔后
先以3%双氧水尽量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
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不主张采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如何正确滴耳也是一个关键!可以参考我既往的科普文章!
以下是链接
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鼻咽部慢性疾病,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鹤山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李琨 副主任医师
住院部电话:0750-8830527
门诊部电话:0750-8830578
李琨医生工作微信,欢迎各位朋友添加咨询!
欢迎关注公众号,会定期科普! 在看+点赞+转发+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