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康素玲
⊙单位 /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肥厚型心肌病是指以心室壁异常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可能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原发性心肌病变,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病理改变
异常肥厚心肌可发生在心壁任何部位,多数累及左心室,右心室少见,其中更以室间隔肥厚最常见,若同时左室壁其它部位不厚,则表现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
由于心肌肥厚,重量明显增加,心脏外形增大,而心腔多数缩小,尤其左室流出道,可能因之而发生狭窄。
左室心肌肥厚主要导致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减低,左房收缩力可代偿性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多增强。若伴有左室流出道狭窄,则左室收缩中晚期排空困难,则可导致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和肺动脉压增高。
分型
按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分为:
⑴梗阻性:因为室间隔上段的异常肥厚使左室流出道明显狭窄,压差明显增大,主动脉瓣因左室流出道在收缩中期闭塞而出现瓣膜关闭然后再开放,即主动脉瓣收缩中期关闭。二尖瓣前叶可在收缩中期向前运动(SAM现象),堵塞左室流出道,进一步加重左室流出道狭窄;
⑵非梗阻性:肥厚部位远离左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无狭窄。
按肥厚部位分为:
(1)室间隔前上部肥厚型:最常见;
(2)心尖肥厚型;
(3)前侧壁肥厚型;
(4)左室后壁肥厚型;
(5)普遍肥厚型;
(6)右室流出道狭窄型:室间隔前上部肥厚突入右室流出道致其狭窄。
超声诊断要点
心肌局部增厚>15 mm,若有明显家族史,厚度>13 mm;
肥厚部位心肌回声增强、紊乱,呈毛玻璃样改变;
肥厚部位心肌运动幅度和收缩期增厚率明显减低,而非增厚部位运动正常或代偿性增强;
若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M 超可显示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CDFI 可显示流出道内的收缩期五彩高速血流,CW 可显示流出道内高速「匕首样」频谱,若流出道压差>30 mmHg 则可判定为梗阻性。
超声图像
二维及 M 型超声
图 1 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肥厚部位心肌回声增强,失去正常的较规律的纤细而平行的心肌纹理特征,呈毛玻璃样改变。同时左室腔缩小、左房增大
图 2 左室短轴切面显示前间隔增厚、回声增强,左室侧壁、后壁厚度正常
图 3 M 超显示室间隔明显增厚,肌纤维粗糙,左室后壁厚度正常,即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左室后壁 > 1.3;室间隔运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减低
图 4 室间隔中间段局限性梭形肥厚。应注意和前间壁心肌梗死鉴别,心肌病患者室间隔中下段心内膜可见,运动略减低。前间壁心肌梗死表现为心内膜消失,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此例患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合并室壁瘤者要注意瘤内有无血栓
图 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室间隔中下段、侧壁中下段、心尖部增厚,回声增强,呈毛玻璃样改变 。左室腔缩小,呈三角形
图 6 上图同一患者心尖短轴切面显示左室心尖部增厚
图 7 另一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尖部室壁显著增厚
多普勒超声:
图 8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二尖瓣A峰增高、E峰减低,E/A减低。
特殊表现
图 9 M 超显示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现象
图 10 另一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CW 示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呈「匕首型」,即加速时间延长,减速时间缩短。PSV 约 4.04 m/s,跨流出道压差 65mmHg
鉴别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多数表现为病理性 Q 波,此时通过超声心动图可鉴别是心肌梗死还是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需与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后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肌呈均匀性、对称性肥厚,心肌回声及排列正常,无 SAM 现象,无左室流出道狭窄征象。
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多数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也可因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若左室流出道压差 > 60mmHg,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手术行肥厚心肌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
推荐阅读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学术主编 / 刘德泉
⊙投稿邮箱 / xihuansush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