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主页面回复「课程」领取优惠券,即可优惠报名提高班,与 200 多名同学一起学习执考知识点讲解和真题解析,还有绝密押题等着你,不容错过。
1.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是
A. 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
B. 抑制 T 细胞,使造血功能恢复
C. 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出血
D. 改善骨髓微环境
E. 提高体内 EPO 水平
2. 女,24 岁。头晕、乏力伴月经量增多 1 年。既往体健。查体:下肢皮肤瘀点,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b 60 g / L,WBC 2.8 × 10^9 / L,Plt 38 × 10^9 / L,网织红细胞 0.001。胸骨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减低,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系均减少
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 慢性失血性贫血
E.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题目解析
第一题,ATG 的目的主要是抑制 T 淋巴细胞,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是针对 AA 发病机制的治疗,选 B。
第二题患者为年轻女性,月经量增多且有皮肤瘀点,肝脾不大,血象有三系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见骨髓增生明显减低,巨核细胞消失。符合 AA 诊断,属于 NSAA,选 B
知识点详解
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AA 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
二、病因
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病毒感染。
2. 化学因素。
3. 放射因素。
三、发病机制
1. 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2. 造血微环境异常。
3. 免疫异常。
四、临床表现
1. SAA
(1)贫血:进行性加重。
(2)感染:多可见高热。
(3)出血: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内脏出血。
2. NSAA
(1)贫血:慢性过程。
(2)感染:高热相对少见,且易于控制。
(3)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一般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较少。
五、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SAA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网织红百分数在 0.005 以下,且绝对值少于 15 x 10^9 / L;白细胞计数多 < 2 x 10^9 / L,中性粒细胞 < 0.5 x 10^9 / L,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血小板计数 < 20 x 10^9 / L。NSAA 严重程度不及 SAA。
2. 骨髓象
SAA 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系明显减少而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骨髓小粒皆空虚。NSAA 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粒、红、巨系减少,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明显增多,多数骨髓小粒空虚
3. 发病机制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1)AA
①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百分数 < 0.01,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② 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 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④ 除外其他疾病。
(2)AA 分型诊断标准
① SAA - 1 / AAA
血象符合其中两项:
① 网织红绝对值少于 15 x 10^9 / L.
② 中性粒细胞 < 0.5 x 10^9 / L 且
③ 血小板计数 < 20 x 10^9 / L。
如 SAA-1 中性粒细胞 < 0.2 x 10^9 / L,则诊断极重型再障(VSAA)。
② NSAA / CAA
达不到 SAA - I 标准的 AA,如 NSAA 病情恶化,达到 SAA-I 标准时,称为 SAA-II 型。
2. 鉴别诊断
PNH、MDS、自身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AL、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七、治疗
1. 支持治疗
(1)保护措施
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危险因素、酌情预防性抗真。
(2)对症治疗
① 纠正贫血
Hb < 60 g / L 时且患者不能耐受时,可以输血;
② 控制出血
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③ 控制感染
④ 护肝治疗
2.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
① 抗淋巴/胸腺球蛋白治疗(ALG / ATG),主要用于 SAA。
② 环孢素:适用于全部 AA。
③ 其他免疫抑制剂。
(2)促造血治疗
① 雄激素。
② 造血生长因子。
3.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 40 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 SAA 患者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八、AA 的疗效标准
1. 基本治愈
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 男性达 120 g / L、女性达 110 g / L,白细胞达 4.0 x 10^9 / L,血小板达 100 x 10^9 / L。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
2. 缓解
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 男性达 120 g / L、女性达 110 g / L,白细胞达 3.5 x 10^9 / L 左右,血小板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随访 3 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
3. 明显进步
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一个月内常见值增长 30 g / L 以上,并能维持 3 个月。判断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三个月内不输血。
4. 无效
经充分治疗,症状、血常规未见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