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各种原因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并失去弹性、进而管腔缩小的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容易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它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涛就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脂纹期
脂纹是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起初是血管内膜上出现几毫米大小的黄色脂质点,再发展可出现长达数厘米的黄色脂质条纹,这个阶段多见于青年人。脂纹相对较平坦或稍高出内膜,所以一般无明显症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脂纹可消退、稳定不变或发展为斑块。
第二阶段:纤维斑块期
如果在脂纹期的基础上,动脉硬化继续加重,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就会大量增生,加上大量的胶原纤维、少数的弹性纤维等会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方有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脂质等,这就是典型的纤维斑块。
纤维斑块早期主要是血管壁代偿性向外重构,血管的管腔大小一般维持正常,血流不受影响,所以相关检查不容易检测到斑块的存在。后期由于增大的斑块阻断血管腔,影响血流灌注,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第三阶段:粥样斑块期
粥样斑块是在纤维斑块的基础上形成的,泡沫细胞坏死崩解,释放出许多溶酶,促使其他细胞坏死,逐渐形成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为动脉内膜面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向深部压迫血管中膜。中膜和纤维帽像饺子皮一样,包裹着粥样斑块,随着动脉硬化加重,粥样斑块越来越大,纤维帽会变得越来越薄,就像皮薄馅大的饺子,一旦破裂就会进入到斑块继发病变期。
第四阶段:斑块继发病变期
由粥样斑块到继发病变,主要原因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是由于斑块周围有新生血管,它们没有完整的基底膜,导致其极易受到有害因素的损伤,造成血管破裂,形成斑块内出血,阻塞血管、中断血流,就会引发急性发病。
斑块破裂后,其中的粥样物从裂口处溢出进入血流,成为栓子,可导致栓塞,造成相应器官缺血性坏死,大部分急性心梗都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在局部迅速聚集形成血栓,从而阻断血流。
孙涛医生提醒,从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动脉硬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处于脂纹期和纤维斑块期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检查也难以发现斑块。直到进入粥样斑块期,人就会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走路时下肢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要提醒大家的是,动脉硬化在出现症状前是有办法预防、延缓,甚至逆转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并适当运动,另外,中医中药的提前干预能有效预防、延缓动脉硬化,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通讯员孙涛 王鑫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