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救治脑卒中别错过黄金4.5小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 王陇德
10月29日是
“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卒中中心等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天气渐冷,气温渐降,又到了脑卒中易发的季节。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组织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譬如脑梗死、脑血栓)和出血性(譬如脑溢血)两大类。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出血性脑卒中。
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具体是指应用药物来溶解脑动脉内的血栓,使阻塞的大脑血管快速再通,恢复正常血流,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坏死。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给药途径有静脉和动脉两种,还有正在研究中的新型溶栓药物。
此前网络流传一个“推广溶栓”的视频,宣传溶栓治疗对脑卒中的良好效果。溶栓真有这么神奇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得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进行,这个前提很重要。对于这一时间窗,研究发现最好是急性期发病4.5小时内,6小时以内患者依然能获益,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拓展时间窗,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未能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每延迟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轻则导致偏瘫、失语,重则导致死亡。因此,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非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都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实施溶栓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譬如可能引发脑出血,但及时治疗带来的益处会远远大于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筛选和决策,手术取栓或其他药物治疗,也可能成为医生的选择方案。
脑卒中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也是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的第一位原因,给患者和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人数约300万,现有患者近2900万。原卫生部于2009年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2011年会同财政部设立了医改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国工程院提交的《筛查和干预中年人的“中风”风险刻不容缓》《关于开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10部门决定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并联合制定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抗击脑卒中,全社会正在共同行动。
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医院都具备了脑卒中救治能力,而且为脑卒中救治设置了绿色通道。如果出现脑卒中症状,患者一定要赶快拨打“120”,前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不要错过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关于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名单,可浏览查询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的官网——中国心脑血管病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编辑 || 董超 万涛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邮箱:wt11390@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