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并非高龄者的专利!好莱坞影星茱莉安摩尔,近来在电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中,诠释早发性失智者罹病历程,精湛的演技不仅让她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像奖影后的头衔,也唤起全球对于早发性失智的重视。
早发性失智患多为家中支柱!患病易酿家庭危机
虽然罹患早发性失智症的人占总失智人口的比例不高,但由于此类早发性失智症病患,发病时通常正值中壮年阶段,多仍需扛起负责家庭经济的角色;一旦发病不仅会影响家庭收入来源,衍生而来的家庭照顾与子女的教养等问题,往往比老年失智病患来的复杂。
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早发性失智症大都只能仰赖辛苦的配偶,或是其他家人加以支援、照顾;导致这些照顾者常常需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肩挑起照顾失智者的重担,另一肩又要负起养育子女、维系家庭的压力,蜡烛多头烧。
失智症患易妄想 照护者身心备受煎熬
蔡佳芬医师在其所撰写的《记不记得,我爱你》中也分享到,自身临床诊断经验中所碰到的家属照顾早发性失智相患者倍感艰辛的相关案例。嫁来台湾10多年的越南配偶陈太太,近来饱受丈夫莫名的情绪、个性、行为改变所苦。
51岁任职于电子工厂上班的陈先生,一年多前逐渐变得安静,别人与他对话时,好像意识不在般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工作表现也出现问题,不仅老板问话时答不出来,就连骂他也没反应!
上述一连串突如其来的问题,实在让陈太太感到心慌不已,不知该如何是好。由于在台湾没有人可以商量,因此只好打电话回先生乡下老家求助。没想到婆婆不但不相信陈太太说的话,更来指责其带衰连累了老公,不然就是下蛊毒害她儿子,使陈太太不知如何是好。
最重要的是,陈先生的状况不但随着时间流逝未见改善,更有每下愈况的趋势,不但无法正常工作,就连日常生活也难以自行打理。某一天晚上,甚至突然用手掐住躺于一旁的陈太太脖子,口中喃喃自语着“不要害我”之类的话,让陈太太身心备受煎熬。
所幸,在街坊邻居的建议下,辗转至蔡佳芬医师诊间求诊,经过一连串的检测评估证实,陈先生罹患了“早发性失智症”中的“额颞叶退化型失智症”。在进一步的接受住院诊断与治疗后,症状已被妥善控制,不仅妄想症状减少,情绪也稳定许多。虽然肢体仍僵硬不灵活、语言表达也不佳,但在温和引导之下,陈先生已可回答简单的问题,也不再出现攻击太太的情形。
早发性失智症难鉴别!防快速恶化家属勿讳疾忌医
蔡佳芬医师指出,所谓的“早发性失智症”,又可称为“年轻型失智症”,一般指的是在60岁之前发病的失智症个案。而常见的早发型失智,包括了阿兹海默氏症、血管性失智症、额颞叶退化型失智症等。
由于这一类个案诊断上较为复杂,年龄多介于40岁至50岁间,正值中壮年时期,在诊断上需排除罹患其他精神疾患或是身体疾病的可能。又因发病年龄较轻,不容易在症状初发时就马上被怀疑是失智症。
再者,“早发性失智症”初期症状常以个性改变、情绪改变为主。若又加上出现妄想的症状,就容易被当作其他精神病来看待,使许多家属误以为是心理问题,反而讳疾忌医。
再加上,使用为了评估晚发失智症而设计的量表及表现标淮,来检测“早发性失智症”恐有一定的误差性。譬如,有些早发性失智个案,发病初期记忆力尚未出现明显衰退,不易发现。另外,平日所使用的常模,多是以65岁以上长者为基淮,拿来应用在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40至50岁世代,却不一定适用。而以上种种,都容易导致患者错失早期诊断的机会。
3大“改变”别轻忽!恐是早发性失智前兆
也正因为“早发性失智症”判断不易,因此家人亲友在早期鉴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蔡佳芬医师强调,一旦发现亲友出现下列3大“改变”,并持续长达半年至1年之久,则需当心是否已罹患“早发性失智症”,应尽快寻求专业医师厘清病因,并加以协助、治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