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内科健康 > 肾脏内科

论述脾在五脏养生中的功能详解,内容全面!建

作者:essmw   来源:   时间:2024-01-14 19:00:00

首先中医讲的脾指的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是现在现在讲的脾脏,现在的脾脏只是包含了一部分脾的功能!

中医的脾包括消化功能,其中肠胃的功能也都包含在内、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它牵扯的也是相当的广泛。

本文以五脏之脾作为主体,论述脾在中医五脏养生中的重要性。

脾作为五脏之一有“人体血库”之称。对应五行中的土,与六腑中的胃相关,二者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受纳运化水谷,化为精微,供给全身

其中脾与四时长夏相通,与五官中的口相联系,故看脾可观口。脾与情志中的思相关,故思虑过度易伤脾。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肉。

一、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湿)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

1.运化水谷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运化过程

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

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

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

【过程中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注解

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功能失常的变化

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

2.运化水湿

【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即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运化过程

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

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

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功能失常的变化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

【故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

中医认为“思伤脾” 脾与情志中的思相关,故思虑过度易伤脾,所谓脾气郁结,运化失调便是思虑过度所致。

脾气郁结必然会影响脾之运化,运化失健

【便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不利等脾虚症状。】

二、脾主生血统血

脾不仅能够生血,而且还能摄血,具有生血统血的双重功能。

【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

【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且脾脏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的功能,是供血、滤血、藏血、免疫的中央!

1.脾主生血

原理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

【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功能失常的变化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

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出现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

食补调养

多食用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阿胶、枸杞、牛肉等食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气血不足脾虚的症状

2.脾主统血

原理

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

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作用来实现的。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脾统血,实际上是气对血作用的具体体现】

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

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

功能失常的变化

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则气血虚亏,气虚则统摄无权,血离脉道,从而导致出血

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

伴见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脾主升清

【升,指上升和输布】

【清,指精微物质】

原理

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

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

【脾气之升可以维持内脏位置之恒定而不下垂】

脾气主升与胃气主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完成饮食物之消化吸收和输布

功能失常的变化

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

四、脾主肉

《素问》说:脾主身之肌肉

脾主肌肉是指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

原理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之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

【脾气健运,营养物质充足,则四肢肌肉丰满,活动轻劲而有力】

功能失常的变化

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肌肉失去滋养,则四肢肌肉失养,则肌肉痿软,四肢无力,肌肉逐渐消瘦,甚则痿软松驰。

临床上,对某些慢性病,特别是消化系统慢性病变,使身体逐渐消瘦者,大多根据脾主肌肉这一理论,从健脾益气入手治疗,往往能改善身体虚弱状态,取得满意效果

五、脾开窍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原理

口腔在消化道的最上端,主接纳和咀嚼食物。食物经咀嚼后,便于胃的受纳和腐熟。

脾的经脉 “连舌本,舌下”,舌又主司味觉

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常

功能失常的变化

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从而影响人的食欲

日常表现

1、食欲减退

久病食欲减退,兼有腹胀便溏,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脉虚者,多属脾胃虚弱;

食少纳呆,伴头身困重,脘闷腹胀,舌苔厚腻者,多由湿盛困脾所致。

2、厌食

厌食兼有嗳气酸腐,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多属饮食停滞胃腑,腐熟功能失常

厌食油腻之物,兼脘腹痞闷,呕恶便溏,肢体困重者,多属脾胃湿热;

若厌食油腻厚味,伴胁肋胀痛灼热,口苦泛呕,身目发黄者,为肝胆湿热。

3、消谷善饥

【指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增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又称多食易饥】

若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口臭便秘者,为胃火亢盛,腐熟太过所致;

若兼见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为胃肾阴亏火旺所致;

若兼大便溏泄者,多属胃强脾弱。胃强者,是指胃腐熟、消磨功能亢进,脾弱者,是指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

六、快速识别脾胃状态的方法

脾胃好不好,其实都写在脸上,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就能看出脾胃问题

1.看脸色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2.看食指

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

特别是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

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90%脾胃都不好。

3.看眼睛

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

如果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4.看鼻子

鼻头暗淡:脾胃不和的人也会有鼻头暗淡的症状

鼻头发红:说明脾胃有热,胃火比较重,主要的表现就是,可能吃饭,可是吃完了之后就觉得饿,消化吸收特别不好,口苦黏腻。

5.看口唇

口唇无血色、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流口水:《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

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旦脾气虚弱,睡觉时会流口水。

6.看舌头

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

第五,舌苔湿滑或厚腻、发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