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朋友们,早上好!我们养生的目的都是为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说到长寿,朋友们都听过“肾好易长寿”这种说法,因此大家都非常注重肾脏的保养。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在我们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一旦脾胃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在养生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脾。要养好脾,首先就要了解脾。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脾脏的健康小知识。
脾不好的表现
脾不好主要表现在脾气虚以及湿气重两个方面。脾气虚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便秘,同时还会伴有乏力、面黄、水肿、胸闷、气短、四肢逆冷等等。脾湿气重,通常与环境潮湿、情绪不佳、饮食不当等原因有关,主要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胸闷气短、舌苔白腻、肢体困重等症状。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朋友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脾出问题了。别担心,看完今天这篇文章,脾脏的小病就可以轻松自调,建议朋友们先收藏起来,以免需要的时候找不到。
脾为后天之本
相信常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们都知道四时养生理论,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这也足以说明脾的重要性。由于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三点。1、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我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都会被脾加工成水谷精微,再经过脾的转输,上输于肺,贯注于心脉,输布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2、化生气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上一条说到脾会将摄入的食物加工成水谷精微,再经过气化生成血液,以营养全身。3、充养肾精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必得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一旦离开了母体,我们的身体就需要后天之精来维持生命活动,这个后天之精就来源于脾胃。中医里的脾系统
中医理论中的脾,并不像西医中单指脾脏,脾与情志、四肢、口唇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1、脾胃相表里朋友们回想一下,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是不是很少单独提到“脾”呢?通常我们都是说“脾胃”。中医认为五脏与六腑相表里,五脏中的“脾”则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与胃在功能上互相配合,经脉上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和胃相互关联,也相互影响。比如在疾病方面,脾脏相关疾病与胃相关疾病可能会相互影响,且若是其中一个出了问题,也通常是脾胃同治。2、脾开窍于口据《灵枢·脉度篇》中记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脾胃的功能可以从口中反映出来,食欲和口味能够体现出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旺,那么食欲就正常;脾要是病了,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此外,脾虚则口淡无味,脾热往往口有甜味......这都是从口反映出脾的健康。脾在液为涎,也就是俗称的口水。若是脾胃不和,脾气不摄,口水分泌增多,就会容易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若是脾精亏虚,口水分泌减少,就会导致口干舌燥。养脾3穴
了解完脾的重要性,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保养脾脏的方法。朋友们闲时不妨多按揉脾俞穴、太白穴和隐白穴,这三个穴位都能够对脾脏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1、脾俞穴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也是日常保健脾胃的要穴。朋友们平时可以多揉按脾俞穴,可在早上9-11点脾经经气最旺的时候进行,有助于加强脾的功能。2、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近端,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可以治疗脾、胃、肠、腹的疾患,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按揉太白穴时,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微觉酸痛为度,每次约3-5分钟,每日有空的话可多次按揉。3、隐白穴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病在脏者取之于井”,因此,隐白穴是一个能够很好地治疗脾脏疾病、保养脾脏的穴位。刺激穴位时,可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相同。除以上三个穴位外,朋友们也可以采取运动养生法,常练八段锦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脾胃为后天之本,养脾是养生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重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看完今天这篇文章,了解脾,才懂得如何保养脾。看完这篇文章不要忘记转发到朋友圈,一来便于收藏,二来分享给亲朋好友,呼吁大家一起重视脾脏健康!点亮星标
由于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收不到我们的推送消息,特此邀请您按照下面的步骤,将公众号星标★,不再错过我们每天分享的实用养生知识。▼▼▼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赶快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记得星标公众号,不要让我们错过关心你的机会呀~
一个专业,有效的中医技术学习平台,让你学的有趣用得上(关注即可免费听课)
公众号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辨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