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雷暴哮喘”频频登上热搜,支气管哮喘也随之走入大众视线。
所谓“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本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包括结构细胞、功能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等,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咳嗽、多痰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发生气道重塑。
中医怎么看待哮喘
中医认为,哮喘属“哮病”“喘证”“咳嗽”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诸脏,基本病机为素体亏虚,肺脏尤弱,痰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常以伏痰为主。
伏痰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这些诱因大多交织在一起,尤以气候变化影响为主,致痰阻气闭,即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所致;病理性质多以邪实为主,有寒痰、热痰之分。
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这些诱因大多交织在一起,尤以气候变化影响为主,致痰阻气闭,即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气道挛急所致;病理性质多以邪实为主,有寒痰、热痰之分。
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阳、热痰耗阴,可由实转虚,表现为肺、脾、肾等脏的虚弱之候更甚。患者若再感受诱因,新邪引动伏痰,痰气交阻,肺失宣降,以致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邪实正虚之候。缓解期虽以正虚为主,但伏痰等病理因素仍然存在,故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在肺、脾、肾亏虚的同时,常合并痰湿、痰热、寒饮、气滞、血瘀等实证。
中医治疗哮喘有优势
中西医治疗哮喘各有优势,临床缺一不可,药店人应当辨清缓急,灵活变通,优化选择,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当然,我国中医药在治疗哮喘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不错疗效。
01
哮喘急性期辨证用药
A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见表现:喉中哮鸣如水鸡声,气促、憋喘、胸闷如塞,痰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畏寒肢冷,面色青晦,遇天冷或感寒易发。
舌象脉象:舌苔白滑、体偏胖,脉弦紧或浮紧。
病机:素体亏虚,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气交阻,肺失宣畅。
方药:射干麻黄汤丸、小青龙汤。
B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见表现:喉中痰鸣如吼,喘息气促,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厚浊黏稠,咳吐不利,可伴口苦口干,面赤汗出,或有身热。
舌象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病机:素体不足,痰热阻肺,壅塞气道,肺失清肃。
方药:麻杏石甘汤丸。
C
风哮证:疏风宣肺,解痉止哮
常见表现:喘憋气促,喉中哮鸣有声,咳嗽、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起病急,变化快,发作前可有鼻、咽、眼等发痒之症,可伴喷嚏、鼻塞、流涕。
舌象脉象: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素体虚弱,宿痰伏肺,风邪引触,气道挛急。
方药:苏黄止咳胶囊。
D
痰哮证:健脾化痰、降气平喘
常见表现: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胸满喘急,但坐不得卧,痰多易出,面色青暗。
舌象脉象:舌苔厚浊或黄腻,脉滑实。
病机:素体匮之,痰浊壅肺,肺气郁闭,宣肃失司。
方药:二陈汤丸合三子养亲汤丸。
E
肺实肾虚证:泻肺补肾、标本兼治
常见表现:病程较长,哮喘持续,喉中痰鸣,喘憋胸满,动则喘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纳呆,小便清长。
舌象脉象:舌淡苔白腻或黄,脉细弱。
病机:素体羸弱,痰饮壅肺未消,肾阳虚衰渐显,正虚邪恋。
方药:加射干麻黄汤丸或麻杏石甘汤丸合都气丸。
F
喘脱危证:开窍化痰、回阳固脱
常见表现:哮病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烦躁神昏,面青,四肢逆冷,汗出如油。
舌象脉象:舌质青暗、苔腻或滑,脉细数或浮大无根。
病机:痰浊闭阻,阳气欲脱。
方药:回阳急救汤。
02
哮喘缓解期辨证用药
F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肺、补气平喘
常见表现:声低气短,自汗,恶风,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舌象脉象:舌淡苔白、体偏胖,脉细弱。
病机:素体亏虚,哮病日久,虚候日显,肺脾尤甚,气不化津,肺失宣降。
方药:六君子汤丸。
G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常见表现:气短息促,动则尤甚,腰酸耳鸣,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象脉象: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质胖,脉沉细。
病机:素体亏虚,哮病日久,虚候日显,肺肾尤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
方药:补肺散合金水六君煎。
(本文内容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
知晓更多药店常见病症诊断与联合用药内容让工作更简单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