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的治疗除了需要药物之外,也是需要时机的,时机把握对,疗效会翻倍,比如: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在冬天高发的一些病症,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揪出来。
说到冬病夏治,大多数人都知道三伏贴,从头伏开始到末伏,每个伏天贴上一次,但是需要到正规的中医院去贴,三次贴下来,至少是500元以上,而且有的人贴完发现对三伏贴过敏,取下来又红又痒。
今天我们给您推荐一个简单有效的冬病夏治方——隔姜灸,此方是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门诊部针灸科的刘桂良医生所献,简单有效,只用到两味药:生姜和艾绒,生姜家家有,艾绒药店买得到,别看成本低,治疗效果可不一般。
在刘桂良医生这里做过隔姜灸治疗的病人反映都蛮好的。但刘医生觉得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年轻医生都不愿意学这种灸法了,费时,收益又低,都快失传了,他希望隔姜灸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隔姜灸
【原料】
✦新鲜老姜两块、艾绒
【做法】
✦无需清洗,把老姜切成片,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刺上几个小孔;
✦把姜片放在穴位上,再把艾绒捏成小小的圆锥形放在姜片上,艾绒堆状约是蚕豆或枣核大小,点燃艾绒施灸,感觉烫时可以把姜片稍微移开一会,免得发生烫伤或灸疮。艾绒燃尽后,再放置艾绒反复施灸,姜片也可视情况更换。
✦每穴灸3~9壮(每灸一完一堆艾绒为一壮),每次约10~30分钟。
【时间】
✦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足,天气最热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邪气都在表浅,容易治疗。
【功效】
✦艾绒通经络,生姜去寒,再通过穴位传导,温经散寒,纠正虚寒体质,达到治本的目的。
【提醒】
✦灸之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灸完两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能吹空调,避风寒,饮食清淡,好好休息。
✦发烧、有湿热症状的人(身体感觉发热、口干、口苦、舌苔黄等)不宜施灸。
传统上,隔姜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
✦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
✦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此外,空调病、肩颈酸痛,阳气不足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属虚寒证,也可尝试隔姜灸保健治疗。
刚刚介绍了隔姜灸的操作方法,接下来告诉大家,具体什么病灸什么穴位。
祛湿散寒:四穴位
选择祛湿穴位(丰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施灸,每个穴位灸5-10分钟,局部皮肤发红即可。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即四指宽的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健脾壮阳:命门、足三里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通俗地说,就是后背正中腰部,和肚脐相对的位置;
✦足三里则位于膝眼下四指宽的位置。
生姜一直被当做助阳食品,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每天坚持隔姜艾灸足三里、命门,可以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益气培元,对男女都有好处。
施灸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泡为度。灸毕可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防皮肤灼伤。
暖宫驻颜:肚脐、关元
✦肚脐大家都知道,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指宽。
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日一次,连灸7天为1个疗程,最好灸3个疗程,另外,这个灸法对痛经也特别有效。
颈椎病:风池、大椎
✦风池穴很好找: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
✦大椎穴则在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取黄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5~7分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腰肩酸痛:灸痛处
✦腰肩酸痛或者膝盖痛,都可以用隔姜灸来缓解,在痛处灸即可。
如果是湿热导致的腰肩痛不可用此法,怎么区分呢,寒导致的痹痛一般疼痛都是突然间比较剧烈,吹吹冷风感觉就更疼了,如果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稍微敷一下就感觉舒服了,那么是风寒或者虚寒导致的腰肩疼痛,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人还会出现身体四肢发冷、舌比较淡白等情况,与湿热疼痛要区别对待。
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别错过,一次性拔除冬天的病根,这个方子简单有效又便宜,在家就能做,建议您一定要学会,它的功效比你想象的更好更神奇!
素材来源:云南中医
编辑:ZHFDA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