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发展源远流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极具效果的保健养生的方法。唐代著名医学家兼养生大师孙思邈,因其101岁的高寿而为后世瞩目。孙思邈曾指出“膏肓灸无所不治”。《扁鹊心书》中将灸法列为各种养生保健法的首位,认为艾灸任脉的关元穴,无病可以预防保健,已病可以防止加重;传统艾灸在当代影响深远,且衍生了众多艾灸法,为治病防病提供了更多选择。而艾炷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艾炷灸就是指将艾柱放在穴位或病变局部施灸艾柱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艾炷灸的操作方法及其作用:
1.直接灸
又称为“明灸”。是指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点燃艾灸的方法。常用的艾柱灸法为非化脓灸。
非化脓灸又称非瘢痕灸,是指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置于施术部位点燃,而不使皮肤出现化脓的灸法。
操作方法:1.于施灸局部涂抹凡士林 2.选择大小适宜的艾柱置于施术部位并点燃施灸3.待皮肤感觉灼痛而艾柱未燃尽时,用镊子去除未燃尽的艾柱,再换艾柱点燃施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一般3~7壮,以皮肤出现浅度红晕为度。
临床应用:本法灸时痛苦较小,灸后不化脓,无瘢痕而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其适应症较为广泛,对多种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气血虚弱、小儿虚寒腹泻等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2.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指将艾柱与皮肤之间间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所用衬物的不同,隔物灸可有较多分类。所隔物品常选用药物,可以是单种药物或多种复合药物,以期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临床常用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1)隔姜灸
操作方法:1.切取0.3cm厚的生姜一片,用针穿刺数孔,置于施术部位。2.选取适宜大小的艾柱,置于姜片中央并点燃。3.如患者感到灼烫无法忍受,需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继而再灸。直至灸完所需壮数,一般灸5~7壮。
临床应用:隔姜灸具有温中止呕、散寒解表等作用。适用于感冒、呕吐、腹痛、腹泻、痛经、不孕、遗精、阳痿、寒湿痹症等。
(2)隔盐灸
又称神阙灸,是选取脐窝作为施灸部位的隔物灸法。
操作方法:1.选取干燥纯净的食盐,填平肚脐。2.将艾柱置于食盐上点燃施灸。3.如患者感到灼痛难忍,宜换柱再灸。直至灸完所需壮数,一般3~7壮。急性病症不限制壮数。
临床应用:隔盐灸适用于长期腹泻、痢疾、急性腹痛、阳气虚脱等。
(3)隔蒜灸
是选取大蒜作为隔物的灸法,可分为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现又衍生出铺灸,即长蛇灸。
操作方法:
隔蒜片灸:1.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2.放于施术部位,上置艾炷施灸。3.若患者感到灼烫难忍,可将蒜片抬起片刻再灸,若蒜片萎枯干焦可换蒜片继续灸,以皮肤潮红而不烫伤为度。直至灸完规定壮数,一般灸3~5壮。
隔蒜泥灸:1.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2.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无需更换。直至直至灸完规定壮数,一般灸3~5壮。
临床应用:隔蒜灸具有散结定痛、消肿排毒的功效。
(4)隔附子饼灸
是选取附子作为隔物的灸法,可分为附子片灸和附子饼灸。
操作方法:前者是将附子以水浸透,切为0.3~0.5cm薄片,以针扎数孔,操作同隔姜灸法。后者是将生附子研末,用黄酒调和为饼,直径1~2cm,厚0.3~0.5cm,以针刺数孔,然后施灸,法同前者。以皮肤温热,局部潮红为度,一般5~10壮。
临床应用:隔附子饼灸具有温阳益火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诸证,如宫寒不孕、痛经、闭经、阳痿、遗精等。
艾灸虽好,大家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远离易燃物品,也要注意自身,以防烫伤烧伤!快操作起来吧,温暖整个冬天!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