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大小适中的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将艾炷直接或间接放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在临床上称为艾炷灸法。施灸时燃烧所用的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炷,古代的艾炷灸法最为盛行。关于艾炷的形状古代又分圆锥形艾炷、牛角形艾炷和纺锤形艾炷。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为圆锥形艾炷。现代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古代常以阳燧映日所点燃艾炷,称为明火,以此火点艾炷施灸称为明灸。因把艾炷直接放在灸穴所在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又称为着肤灸,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载“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又《外科精要》的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无效,“乃着肉灸良久”。施灸前在皮肤上涂一点蒜汁或粥汤或凡士林或清水或酒精,未干时将艾炷放在涂好之处,以防艾炷倾倒,然后再点燃施灸,灸满规定壮数为止。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瘢痕灸
概念
瘢痕灸法,又称化脓灸、着肤灸、打脓灸。系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而且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灸前准备
小艾炷,镊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施灸法
(1)点穴:施灸之前先要点定穴位。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患者体位应保持平直,处于一种既舒适而又能持久的位置,审定穴道,暴露灸穴,取准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紫药水或红药水点个小点,并作一记号。点定穴位后,嘱患者不可随意变动体位。(2)置炷: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于灸穴皮肤表面,然后,将艾炷粘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一般用小炷,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3)燃艾:先用火柴点燃线香,再用点燃的线香从艾炷顶尖轻轻接触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镊子快速捏起艾炷更换;第二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大热时即用镊子快速捏起艾炷更换,第三壮燃至将尽,知大痛时即速按灭,同时医生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可以减轻痛苦。经灸数次,然后再灸疼痛。耐心灸至十余次后感觉一热即过,却无甚痛苦。用火燃着艾炷后,医者应守护在旁边。待燃至患者感觉疼痛,医者也可用手轻轻拍打或抓爬穴位四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施灸时的疼痛。对惧痛患者,可先在穴位注入2%普鲁卡因注射液1ml作局部麻醉后再施灸,或涂以中药局麻液。中药局麻液配制法为:川乌、细辛、花椒各30克,蟾酥1.8克。用75%酒精300ml浸泡24小时。使用时,取棕红色上清液,以消毒棉球蘸后涂于施灸穴位,1〜5分钟之后可达到局部麻醉。连续施灸,灸治完毕,局部往往被烧破,甚至呈焦黑色,可用一般药膏贴于创面,1周左右即可化脓。如不化脓,可吃些羊肉、鱼、虾等发物促使化脓,不出数日即能达到化脓之目的。化脓时每天换药膏一次,大约4〜5周疮口结痂、脱落而形成瘢痕。(4)封护:于完成所灸壮数后,以上法拭去艾灰后,灸区多形成一焦痂。在灸穴上用淡膏药、灸疮膏药或根据灸口大小剪一块胶布,敷帖封口,淡膏药也称灸疮膏药。护封的目的是防止衣服摩擦灸疮,并促使其溃烂化脓。化脓后,每日换1次膏药或胶布。脓水多时可每日2次。约经1〜2周,脓水渐少,最后结痂,脱落后留有瘢痕。本法一般每次灸3~5壮,对小儿及体弱者灸1〜3壮。适应证
临床上灸关元穴治缩阳症、遗精、早泄,一次可灸二三百壮。用小艾炷灸至三百壮时,约有5cm*5cm皮肤起红晕,3cm*3cm组织变硬,2cm*2cm中心部被烧黑。初灸时尚觉灼痛,以后一热即过,没有痛苦,反觉舒服。灸风门、肺俞、膏肓、膻中治疗哮喘;灸水分、关元、气海、足三里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等症效果良好。体质虚弱、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癫痫、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妇产科疾病、其他慢性病、溃疡病、脉管炎、瘻病、痞块等顽固病均可使用,也可以试灸于癌症,对预防中风及防病健身也有较好的效果。注意事项
(1)对身体衰弱、糖尿病、皮肤病及面部、关节部穴位不宜用瘢痕灸法。(2)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然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实施本法。(3)敷贴灸疮:不可采用护疮膏类及药纱布。也不可以见到脓液用清疮消毒之法后再敷贴胶布,只需釆用棉球擦干脓液后敷贴胶布即可。(4)护理灸疮:化脓灸要求灸后局部溃烂化脓,这是无菌性化脓反应,脓色较淡,多为白色。灸疮如护理不当,造成继发感染,脓色可由白色转为黄绿色,并可出现疼痛及渗血等,则须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若疮久不收口,多因免疫功能较差所致,应即刻给予治疗。(5)注意调养:为了促使灸疮的无菌性化脓反应,要注意调养。对此,《针灸大成》曾有论述,可作参考:“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大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液,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6)施灸时谨防晕灸,若有发生,则应积极对症治疗。○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