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瑰宝 > 中医针灸

【专业篇】手针疗法

作者:147小编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1-12 07:12:24
中推医学交流微信号zhongtuipeixun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中推医学交流免费关注。

中推医学交流=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推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中医教学视频

联系电话:18010477279(魏老师)15313113317(陈主任)

投稿和合作QQ:1417459679

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该技术的产生,是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即把内部脏腑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部特定区域,通过刺激相应反应区,达到调整脏腑、治病防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痛症(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针具

以直径为0.35mm、长15~25mm的毫针为主。

(二)选穴方法

1.手针的基本全息图象

手针的全息图象框架以手象针为代表认为,手上有数个不同的人形穴区图,这些穴区图符合生物全息律的特点,临床常用的是手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和横向排列的全息象。

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就象一个俯卧的人形。中指为头项,示指、环指为上肢,拇指、小指为下肢,第三掌骨为脊柱。其余的身体器官依次排列。人体阳面的组织器官,在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象。同理,人体阴面的组织器官称为手伏脏。如手伏象示例(见图1)。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1)

横象的全息象:把手示指、小指向前伸出。拇指、中指、环指缩起,可以又得到一个“全息人象”的雏形:桡骨小头及第一掌骨为头项,示指为上肢,小指为下肢,掌面及掌背即分别为躯干的内、外侧。其外侧称为横伏象,其内侧称为横伏脏。如横伏象示例(见图2)。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2)

2.主要的刺激区

(1)咳喘点:位于手掌面,示指掌指关节尺侧处。

(2)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

(3)心点:位于掌面二、三掌骨之间掌横纹之上。

(4)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

(5)止痒点:位于手掌尺侧,距腕横纹尺侧缘1寸,赤白肉际处。

(6)肺点:位于掌面,小指第1、2指骨间横纹中点。

(7)坐骨神经点: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8)睡眠点: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9)腰腿点: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远心瑞1寸5分处。

(10)肩点:在手背部,位于第二掌骨远心端与示指指骨近心端,每侧共2穴。

(11)头顶点:位于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12)会阴点: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13)后头点(又称扁桃腺):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14)足跟点:位于胃肠点(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

(15)前头点:位于示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3)

3.手针取穴、配方

手针取穴主要有4种方法。

(1)按部取穴:即按疾病所在部位或脏器取相应的手穴。如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腰扭伤取腰腿点等。

(2)对应取穴: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相应的手穴,如咳嗽、哮喘选咳喘点,小儿夜尿选夜尿点等。

(3)据中医理论取穴:即依据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失眠取心点,因心主神明;泌尿生殖病取足跟点等。

(4)综合取穴:即将多种取穴法所选之穴,结合运用。如皮肤瘙痒症,可按症状取止痒点;按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肺点,组合成方。

一般而言,手针技术取穴配方宜精,选用1~3穴为宜。本技术以同侧取穴为主,即左侧有病,取左侧穴位;右侧有病,取右侧穴位;两侧有病或内脏病可取两侧穴位。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4)

(三)基本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一般进针法:令患者手呈自然弯曲位,术者手持毫针,针尖紧靠骨膜外面而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度2~5mm为宜。此法适用于多数手穴。

(2)特殊进针法:此法据穴位不同而有所差别。腰腿点针刺时,要求患者略握拳,腕关节呈背屈位。针身应与皮肤表面成45°角,针尖略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10mm为宜。另如针坐骨神经点,先直刺,深约5mm,以刺至骨膜为度(针尖有明显抵触,患者自觉针感强烈),得气后,留针1~3秒钟,再提针斜刺向上刺至骨膜。

2.行针法

一般采用小幅度捻转之法。如治疗疼痛性病症时,则须用较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2~3分钟,并嘱患者尽量活动病痛处或做局部按摩;痛止后,尚须继续行针1~3分钟。

3.留针时间

手针技术的留针时间为5~15分钟,疼痛性疾患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些疾病则可采取间断留针法,如以睡眠点治失眠时,可先直刺15mm,捻转2分钟,留针2分钟,再捻转2分钟后留针。

4.疗程

手针技术治疗急性病可每日1~2次,不计疗程;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5)

二、常见疾病的手针治疗技术

(一)急性腰扭伤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患者多为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本病多为局部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致疼痛。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止痛。

【操作步骤】选取同侧的腰腿点进针。选用25mm毫针,使针身与皮肤表面成45°角,针尖斜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10mm。以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也可以针后令患者扭动腰部,以助针效,留针15分钟。每日治疗1次。

(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以肩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疼痛多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查体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常因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

【操作步骤】以同侧肩点(即手伏象的肩部)取穴为主,以15mm毫针直刺,深度10mm,留针15分钟。每周治疗3次,2周为一疗程。

(三)头风(原发性头痛)

本病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可由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经络不通或脑窍失养所致。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解痉通络,祛风止痛。

【操作步骤】取15mm毫针,于手伏象头顶相应部位直刺,深度10mm。气虚则可加针直刺横伏象头顶部位,留针15分钟。每周治疗3次,2周为一疗程。

(四)痛经(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前、后发生在下腹部的疼痛及不适,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病症。本病多由情志不调,气滞血瘀;或外感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胞宫失养所致。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理气活血止痛。

【操作步骤】以会阴点为主穴,后头点,足跟点为配穴。皆取15mm毫针直刺,深度以5mm左右为宜。会阴点、后头点可深及骨膜。此时针下当有抵抗感,足跟点则应避开骨膜及血管,留针15分钟。每周治疗3次,1月为一疗程。

(五)不寐(原发性失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见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而易醒,或早醒,甚则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心火独炽;或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技术适用于该疾病的各种证型。

【治则治法】安神助眠。

【操作步骤】以睡眠点为主穴,前头点、后头点为配穴。皆取15mm毫针直刺,深度以10mm为宜。留针15分钟,每周3次,1月为一疗程。必要时可以配合体针以增强疗效。

三、禁忌症

1.局部皮肤破溃、感染者。

2.精神紧张、疲劳、虚弱者。

3.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

4.孕妇。

四、注意事项

1.手针技术针感较体针为强,治疗前宜向患者充分解释,以避免发生晕针。

2.针刺手穴,特别是沿骨膜斜刺时易损伤骨膜,故应注意手法轻柔。

3.严格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4.手部血管较为丰富,针刺时手法宜轻柔,避免引起手掌部血肿。

新针手足针疗法

——临床应用研修班

新针手足针法是针刺的一种新疗法,相对于传统针法的远道取穴,是在手部或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扎针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远端取穴治病的原理:有关四肢与全身的联系,在《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动输》篇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卫气失常》篇又说:“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四肢下端——手、足,说明手足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部位。在上肢,人身“阴气……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素问·太阴阳明》篇);在下肢,“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素问·厥论》),均是阐明手足与周身阴阳经络的密切联系。所以十二经脉脉气的散布,以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称为“根”或“本”,和“四关”“气街”关系密切,它与躯干的“标”“结”等部位相对应。因此手针疗法和足针疗法针刺肢体远端的不同穴位,能对全身各部的病痛产生治疗的作用。

选穴原则多用“缪刺法”。即不同的疾病部位选取对侧手足部的相应穴位,左病选右侧穴,右病选左侧穴。《素问·缪刺论》说:“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由于经络有左右交叉的传注关系,所以在治疗上采用交叉取穴的方法。

疗法介绍

新针手足针法起源于60年代文革时期,盛行于8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新针刺疗法(包括针刺麻醉),对于当时农村缺医少药局面,新针刺疗法在防治疾病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针手足针法是在新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集中发挥了新针刺疗法的优点,可治疗疼痛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无须留针,且只用一根针,镇痛迅速,针入痛消。著名新针手足针法创始人黄孔新医师在继承新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张显臣老师的“手足三针疗法”、王岱老师的“跳动神针”、张伟杰老师的道医“天乙神针”中部分针法和实践医学,使新针手足针法更为完善。

疗法特点

1、取穴少而精(一般只取1-3穴;如针一穴即效不针第二穴。)

2、进针快,强刺激不留针,针刺入穴快如闪电疾风飞箭般入穴。

3、针法得气快。进针后几秒钟完成手法,行针立即得气,酸麻肿胀应针而至疼痛即减轻或消失。

4、针刺时间短,从进针到出针,快者3-5秒,慢者在一分钟,2-3分钟者极少收效显著即可出针 。                         

5、随咳进针,活动患部是关键。针刺咳嗽有二个作用:一是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的疼痛,避免晕针;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针刺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这也是从《灵枢·周痺第二十七》所说“故刺痺者---其瘛坚,转引而行之”的具体应用。

6、应用安全:新针手足针法针刺穴位都在人体比较安全的部位,以手足踝腕关节以下为主,远离内脏组织器官,不会发生意外医疗事故。

学习内容

主要学习针灸绝技“新针手足针法”,它是针灸的创造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

1.取穴少而精,一般疾病只取一穴。

2.进针快如闪电,随咳即进,活动患部是关键。

3.行针得气快,入穴酸麻胀痛应针而至,疼痛即减轻或消失。

4.疗效显著:有入针即效、出针即愈,既有近期疗效,又有远期疗效。

5.应用安全,针刺以四肢远端部位为主,远离内脏组织器官,不会发生医疗事故。

6.易学易懂,治疗范围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具有疗效好、方便、经济的特点。

培训内容

第一天上午:新针手足针法的理论依据,脏腑经络简介。

第一天下午:.新针手足针法特定穴取穴方法,基本针法操作及练习

第二天上午:新针手足针法的针刺手法,补泻手法操作及练习

第二天下午:具体病症的操作及练习(各种疼痛,颈肩腰腿痛,落枕,胃痛,痹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关,痛风等)

第三天上午:具体病症的操作及练习(各种疼痛,颈肩腰腿痛,落枕,胃痛,痹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关,痛风等)

第三天下午:学员疑难问题解答及复习相关针法。老师现场演示和学员互动。

学习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际操作,老师手把手地带教,通过学习达到熟炼掌握、独立操作的标准。

专家介绍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6)

黄孔新:中推签约针灸授课专家,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家名老中医俞景茂,中科院博导王岱的入室弟子;现任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执业医师、中医主任医师、国际中医师、高级针灸技师、中医特色诊疗师。联合国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博士后、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外治分会委员。

1975年悬壶济世,遍访民间医林高手,师承浙南名中医陈仲翔,“手足三针”张显臣,道医“天乙神针”张伟杰,“针刺发泡”刘一儒等老师的绝技。行医四十年,运用中医药绝技治疗奇、怪、疑、难、顽病,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潜心研究民间偏、单、秘方验证于临床,并取的了显著疗效。通过科研临床荣获国家多项专利:如通痺解毒丸胶囊、寿人灵仙膏、寿人发泡膏、蠲饮豁痰丸、黄钰膏等。

开课通知

黄孔新老师将开课于

8月9日--8月12日

9月9日--9月12日

(9日报到)北京

研修费:3800,首期特价2900

提前打款500元,可优惠600元安排前面座位

(含:资料、证书以及三次复习的费用)

报名热线

魏主任:18010477279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7)

100%的人继续点击了阅读原文

【专业篇】手针疗法(图8)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