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落枕举隅
作者/陈静,白华,姚强
落枕是一种急性单纯性颈项痛、活动受限的病证,多见于成年人,冬春季节好发,中、老年患者落枕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易反复发作。
中医认为本病为颈部脉络受损,气血瘀滞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临床中多采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文章从治疗2例落枕患者着手,对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落枕的作用进行分析,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治疗落枕提供参考。
1、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20岁,汉族。2018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右颈项部疼痛伴活动不利6小时。
病史:2018年10月25日上午搬重物后感觉右颈及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项背有牵拉感,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午后逐渐加重,遂来就诊。
查体:右侧颈部、肩部肌紧张增强,头部偏向右侧,局部有明显压痛点,于肩井穴附近可触及硬节。
诊断:落枕,少阳经型。
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取穴:右侧落枕穴、右侧后溪穴、右侧外关穴、右侧肩井穴、右侧阳陵泉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穴位消毒,取1.5寸毫针(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5mm×40mm),将针进到一定深度,患者有得气感时,将针提至天部,按倒针身,落枕穴、外关穴、肩颈穴针尖指向颈部方向,后溪穴针尖指向落枕穴方向,阳陵泉针尖指向上方,阿是穴针尖指向病所。
医者刺手拇食二指持针柄,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一样,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施行手法至患者自觉针感向颈部传导时停止,留针30min,期间行针2次。出针时,患者症状缓解大半,颈部可正常活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痊愈。
例2:患者,女,32岁。2018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
病史:患者诉夜间枕高枕入睡,晨起觉颈部僵硬,不能后仰,活动受限,在美容院经热敷和刮痧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来就诊。
查体:双侧项肌紧张,局部压痛明显。
诊断:落枕,证属太阳经型。
治则: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取穴:双侧落枕穴、双侧后溪穴、双侧昆仑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消毒,取1.5寸毫针(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5mm×40mm),将针进到一定深度,患者有得气感时,将针提至天部,按倒针身,落枕穴针尖指向肩颈方向,后溪穴针尖指向落枕穴方向,昆仑穴针尖指向上方,阿是穴针尖指向病所。
医者刺手拇食二指持针柄,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一样,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施行手法至患者自觉针感向颈部传导时停止,留针30min,期间行针2次。
治疗结束次日,患者电话告知症状已缓解。
2、体会
落枕最早见于《素问·骨空论》,属于中医学“筋伤”范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患侧,严重者甚至出现俯仰困难,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检查时局部有压痛,肌肉触之有“条索感”。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颈项部,与手三阳经和足少阳经关系密切,因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气血瘀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落枕穴为治疗本病的经验效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作用。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手太阳经脉循行“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手太阳经筋“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同时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故该穴可治颈项部疾病,如《通玄指要赋》曰:“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且手少阳经筋“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同时外关还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具有解痉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
肩井和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胆经经脉循行“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肩井穴又位于颈部,具有近治作用,阳陵泉为胆经的合穴、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善治筋病,具有舒筋利节的作用;外关、肩井、阳陵泉合用,可疏通经脉气血,缓解肌肉痉挛。
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灵枢·杂病》曰:“项痛不能俯仰,刺足太阳”,足太阳经脉和经筋均到达颈项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及理论,针刺昆仑可疏通颈部经络,达到柔筋止痛的效果。后溪与昆仑配伍,可调畅颈肩部气血,祛除瘀滞,改善颈部活动度,治疗项痛引起的左右不能回顾。
青龙摆尾针法属于飞经走气四法之一,首载于明代徐凤的《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对于青龙摆尾针法的具体操作技术,古今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如明代汪机在《针灸问对》中指出:“行针之时,提针至天部,持针摇而按之”,认为应在天部施术,并用按法,以行卫气;李梴《医学入门》曰:“慢慢拨动九数,甚三九二十七数,其气过经交流。”提出行针时配合九阳数补法,以加快经气循行速度;杨继洲《针灸大成》曰:“或用补法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强调操作时补泻结合,寓补于泻。
现代医家陆寿康认为操作时应行九阳之数,摆动针柄,急闭针孔;李毓麟认为应针柄与针尖垂直,朝患者的离心方向,拨动针身,针尖在穴位内微微摆动,针柄始终不摆动;李家康教授对青龙摆尾针法进行了改良,将施术部位分为天人地三部,并结合呼吸补泻、九六补泻,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落枕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脉痹阻、气滞血瘀,而青龙摆尾针法具有通经接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血阻滞之证,可促使针感向病所传导,非常适合对落枕的治疗,正如《灵枢》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施行此法,可以增强针感,疏通经络,使经气直达病所,从而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的目的。
现如今很多医家对青龙摆尾针法进行了改良,在操作时结合了呼吸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等针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也使其操作更加复杂、费时,不利于推广;另一方面青龙摆尾针法本身相较于普通的行气法具有更好的行气、导气的作用,融合其他方法,针感太强,也使患者不容易接受。
笔者认为操作时还应以徐凤《金针赋》所记载为准,即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也便于推广。
本文为期刊《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2月第32卷第6期,作者/陈静,白华,姚强。转载请注明出处。报名咨询:
助教老师:15535745610
【提示】:更多中医问题、课程咨询,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每天推送中医知识分享。
优质公众号推荐,每天学中医!
点赞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下方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