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感谢您关注“杨老工作室”!杨文辉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曾任广 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与司徒铃教授、靳瑞教授、张家维教授同为针灸科四大名老中医。
杨文辉教授“三才”提插补泻手法
临床应用的实验研究
前言
三才提插补泻手法渊源于《金针赋》。它把人体各穴位从浅层到深层分别定为天、人、地三部。这种按穴位分层进行针刺的方法与古代的“三刺”大致相同。其在后代逐步发展为“三进一退” 、“三退一进”的补泻手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在于阴阳平衡。《素向·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的发生在于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是虚与实。《针灸大成》“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杨老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通过针刺手法来补正气,泄邪气,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研究方法及过程
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患者组66例:均做纤维胃镜及结肠镜明确诊断患有胃肠道疾病,其按照中医辨证诊断为脾胃亏虚型或肝胃不和证其一证型。
对照组正常人45例:西医检查消化道正常 及中医四诊基本正常者。
2
针刺治疗方法
穴位选择:
取右侧足三里穴,在该穴的天、人、地部进行提插补泻手法。
操作手法:
三才提插补法:在天部(深度约0.5寸)重插轻提。
三才提插泻法:在地部(深度约1-1.5寸)重提轻插。
平补平泻法:在人部(深度约0.5-1寸)提插用力均匀。
以上手法频率均为2次/分。操作时间10分钟。
3
针刺治疗要点
观察研究对象施针前中后胃电、肠电的波动变化。
4
实验结果
(1)三才提插补泻手法对正常人的胃电、肠电无明显影响。
(2)三才提插补法与平补平泻法对比,其 胃电、肠电波动变化明显,说明补法改善脾虚患者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优于平补平泻法。
(3)三才提插泻法与平补平泻法对比,胃电、肠电的波动变化明显,说明泻法对改 善实证患者胃肠生理功能优于平补平泻法。
思考
1
阴阳调和
杨老对正常人采用三才提插补泻手法针刺,结果发现胃电、肠电的波动变化于针刺前后变化不大。补法与平补平泻、泻法与平补平泻、补法与泻法的对比,均无明显胃肠电的波动。杨老考虑是正常人身体已处于阴阳平衡状态,故针刺补泻所起的效应不显著,这与祖国医学的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相吻合。
2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杨老发现针刺前脾胃亏虚证的患者胃肠电波幅多偏低,考虑是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弱;肝胃不和证的患者针刺前其胃肠电波幅多偏高,考虑是患者胃肠运动亢进。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对脾胃亏虚证的患者采用三才提插补法,对肝胃不和证的患者采用三才提擂泻法。
针刺后,补法组的胃肠电波幅以增高为主,泻法组胃肠波幅则以减低为主,在平补平泻组中上述改变不明显。杨老考虑是采用针刺补泻法对患者胃肠电及功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补法能使虚证患者胃肠功能从低下伏态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泻法可使实证患者胃肠功能从亢进状态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杨老还发现患者的胃肠电改善者,其自觉症状也相应好转。由此,杨老认为针刺补泻的调整作用关键是调整功能,因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生理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实验可为临床上针刺治疗胃肠病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
杨老认为,对虚证患者的针刺治疗,补法在恢复胃肠功 能方面优于平补平泻手法。在实证患者的针刺治疗中,泻法对抑制胃肠功能亢进方面优于平补平泻法。疾病分虚实、针刺分补泻,则可收到满意的疗效。针刺补泻手法的实用价值,历代医学文献已有记载。《灵枢·根结篇》 “用针之要,在于知 调阴与阳。” 《灵枢·胀论篇》 “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俘。”本实验的结果也证明针刺补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杨文辉,李艳惠,庄礼兴,何慕伦,李小英,王明海,司徒铃.“三才”提插补泻手法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9(04):203-206.
文章|张智杰
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郑谅
编辑|曾芳冬
本文仅用于中医科普,一切文字及素材不用做商业用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