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交友的“小柴胡汤”
养生提示:治病养生要“交友”而不是“杀敌”。
作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小柴胡汤”,也是出身名门,它来自西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它引领的一众方剂,称为“柴胡汤”系列,和“六味地黄丸”引领的“地黄丸”系列一样,是中医治疗的两大支柱。对于“小柴胡汤”,古代医家评论说:“少阳百病此为宗”,意思是,治疗少阳病的各个方剂,都是从“小柴胡汤”演变而来的。“小柴胡汤”和张仲景的其他经方一样,药物很简单: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它治疗的“少阳病”,却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带“柴胡”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
以感冒为例,治感冒的中成药里,一个是“正柴胡颗粒”,一个是“小柴胡颗粒”,虽名字只差一个字,但成分相差很多。“正柴胡颗粒”是: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小柴胡颗粒”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党参)、生姜、甘草、大枣。“正柴胡颗粒”是典型的解表药,适合风寒感冒刚起时,发烧发冷,浑身无汗甚至酸疼,“正柴胡颗粒”吃下去,多喝水,出点汗,人就轻松了;“小柴胡颗粒”不同,寒热药物并用,有寒的黄芩和热的人参,所以它治疗的感冒,不是感冒初起,而是已经感冒几天,辗转不愈,反反复复,这个时候多是“小柴胡汤”所针对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通俗讲就是因为身体太弱,没挡住外邪,外邪入到了“少阳”这个层面,成了少阳症,“小柴胡汤”通过扶正祛邪,使“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而这,也就是“小柴胡汤”不同于一般感冒药,也不只是治疗感冒的原因所在。
不仅感冒,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都可以因为病人本身的正气不足而邪气入里,由急性的转为慢性的,只要出现了“小柴胡汤”特有的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逆,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头痛,舌苔薄白,脉弦而数”,“小柴胡汤”都适用,因为这些都属于中医的少阳症。
“小柴胡汤”有三禁,你知道吗
中医诊治疾病,有太阳、阳明、少阳三个层面,简单讲,太阳在表,感冒之初或者新病初起,大多在这个层面。什么时候会到少阳呢?正气不足的时候,外邪进一步侵袭,所以,针对少阳的“小柴胡汤”里,用了人参,就是要助推身体的正气,帮助身体祛邪外出。
从这个角度上讲,“小柴胡汤”其实是个“托毒剂”,它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也提示我们,慢性的、迁延很久的疾病,在治疗上不能一味的杀敌、排毒,无论是从体表排毒的发汗药,还是从大便排毒的泻药,都无济于事,必须用到“小柴胡汤”或者借“小柴胡汤”之意,因为“小柴胡汤”又叫“三禁汤”,一禁发汗,二禁泻下,三禁催吐而得名。
之所以有如此禁忌,就是提醒医生、病患,疾病到了这个程度,要保护身体正气,不能再斩草除根的恶治了!所以“小柴胡汤”里用了人参、甘草、大枣,这些补虚之品就是为了补正和中,使邪散不得复转入里,因势利导地托毒外出。
因此,“小柴胡汤”属于中医治法里的“和法”,是和剂,这也正是中医治病养生的真谛:中医治病养生,向来不是靠大力的追杀,而是和外邪、疾病讲和,以达到身体平衡的目的,不是杀敌,而是交友,这对慢性病患来说,是极大的提示。比如慢性感染时不能一味用消炎药,癌症治疗不能全靠化疗药,就算不一定有“小柴胡汤证”,不一定适合用“小柴胡汤”,但用黄芪、白术之类的补气药辅佐消炎、治癌的杀敌之剂,也是遵循了“小柴胡汤”之意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