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乌梅怀有敬畏之心。黑不溜秋的一个小东西,备受历代名医大咖们推崇,而且还进得了皇家御膳房,下得了平民小厨房。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超级典范,经常是孤身入敌,带着一把白糖,就把病源打的溃不成军。
最有名的战役要数治温病的“乌梅白糖饮”。这场战斗,民国名医彭子益先生在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论述的清楚明白。
先来说说啥是温病。温病的范围非常广,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基本上都归温病管辖。
这么说吧,温病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起病急,传病快。上来就是头痛、浑身疼,那些个打喷嚏流鼻涕啥的前奏都省了。
二是先恶寒,后发热。先是怕冷,然后就发烧。发热之后但热不寒,发烧后就不再怕冷了。继而神智昏迷或精神倦怠。
三是舌无苔,脉洪虚。舌头上没啥舌苔。脉虚浮,躁急模糊,轻按的时候感觉强,重按下去又弱又模糊。
符合上面的特征,基本上就是温病了,而且是虚证多、实证少的那种。
彭子益先生在治疗这种温病上手法独特,和其他医家不一样。
好多医家解释,温病,是之前受的寒气,伏藏人体,交春变为温毒,更应该用药散之、清之。
彭子益先生不这么认为。他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说,温病,虽然是人身本气自病,但必须是人体感受到了大气的疏泄偏颇,从而影响人体内气失衡。
这种失衡其实是一种内在的虚热,身体并没有多余的火,而是肝火啊、胆火啊……,该降的不降,该升的不升。这时候出现的发烧、体痛,都是因为虚火浮游而出现的症状。
所以,温病的治疗方法和受寒邪发烧的方法完全不同。对于上述症状的温病初期,彭子益先生采用的是调整肝木疏泄,外敛浮火。
用的方子就是神奇的乌梅汤,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酸梅汤。
上高汤:乌梅汤方
乌梅汤:肥乌梅5枚,白糖一两。大火煮开乌梅,小火煮约半小时,煮好后,放入白糖即服。
乌梅奇酸,性收敛,却不涩,能生津液,不但可以收敛浮火,而且还大补木气。白糖补中益气,但又不滞腻,与乌梅的酸甘生阴,最适合温病的虚证。
这个乌梅汤对的病症是纯温病,而且是虚证多,实证少;如果是实证多,就要用别的药了。
不纯的温病,常常是兼感寒温病,还外感了一些寒邪。症状是发热之后仍兼感寒,发热之后还怕冷。
这个时候,在乌梅汤里加绿薄荷一到二钱就可以了,薄荷有助于打开闭束的卫气。
彭子益先生还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列举了“乌梅白糖汤治愈温病发热十五案”。
“山西阳曲县何科长,春间病外感,满身疼痛,恶寒发热,脉象洪数,重按模糊。此温病。用乌梅汤,温服一大碗,汗出而愈。后据何先生自己说,去年也是这个病,找其他大夫看的,两月才好”
好多医案故事,不说了,粉们自己买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学习吧。我师父说,买学苑出版社的(增订版)啦,错别字少。
乌梅汤治温病,只是人家的药用一角,乌梅的故事还多去了!
治暑热
彭子益:“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坐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胎,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方用乌梅5大枚,冰糖2两,煎汤热服,酸甘相得,痛饮一碗立愈……。暑月发热,乌梅白糖汤特效。”
乌梅汤治暑热时,白糖换为冰糖。
治久咳
《本草纲目》: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御米壳,就是干的罂粟壳,具有止咳防泻的作用,在多种止咳药物中都有。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
罂粟壳误入歧途的时候,是毒品;入药时,是草药中的功臣,就看使用者的人品了。这就好比一块砖,用来打人,就是凶器;用来盖房子,就是筑基之才!
乌梅的故事咱就先聊到这,我和甘草赶紧去排队了。
如果喜欢导引子的陪伴,就请给我点赞、留言,并分享给朋友,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