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想太早写,因为容易得罪某些沽名钓誉之辈及欺世盗名之徒,会使中医界一些“民间高手”、“老中医”、“名中医”、“专家”、“主任”等一路货色的医生原形毕漏(说的是一些滥竽充数之人,不针对真的专家及名副其实的名老中医等)。但如果不写,后面很多东西也没法讲,包括中医方剂如何进阶,描述中医水平的时候观众也容易云里雾里,只见我说中医高手或者中医菜鸟,多高多菜也没有大体概念,所以得罪就得罪吧,谁让他们不精究方术,只贪图名利呢?借用《孟子·公孙丑上》的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中医方剂境界、段位划分(由低到高,用三国中武将谋士二流、一流、超一流划分、用大众熟知的游戏常用分段划分等)。
七流,黑铁阶。此阶段医者属于基本完全不懂中医或者药性的,面对大多数疾病都不堪一击,没有完整精读过中医任何的著作,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医生,只能说普通人。但就有这种水平的也有敢给患者开方的“老中医”(除了年龄老,哪里都不老,学习时间可能多数不足100小时),往往会写一两张处方或者几张不等,开的都是一些平和的药,四君四物类,让病家喝了病情不好不坏,偶尔有气虚血虚者喝了有所缓解,则昂头戴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若普通疾病久治不愈或者长期无效病家询问怎么办?“老中医”答:中医慢,先喝个一年半载吧。
六流,青铜阶。此阶段人可能读过一些中医类杂文、地摊文,或看过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小技巧类书籍。常被诱导或提问或教学用某中药泡水有什么功效,多数喜欢中医,认可中医,但限于年龄、时间、天赋难以更进一步,以中医爱好者居多,或是部分养生馆的工作人员,懂一些简单的穴位、经络、养生知识,会使用一些足浴包、药浴类、刮痧、拔罐、简单的砭石类技能。
五流,白银阶。此阶段为初学乍练,此阶之人或开始尝试读一些中医的书籍,方药类居多,理法类偏少,开始摸索中医的体系框架,但过于缺少实践,学到的处方往往不知如何使用,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套方大多数也套不熟练,刚进入中医药大学基础比较差的部分学子在此阶段。前文说的空有年龄的“老中医”在此阶开始频频登场,看病还是盲目套方,基本不懂辨证论治,以辩病或者生搬硬套为主,包括一些祖传偏方、秘方治专科病者,类似江湖八大门疲门、册门卖秘方者亦在此阶段,此阶辨别要点为用纯中药治简单又普通的发烧感冒咳嗽常不能快速的有效缓解或治愈,治愈率不足三五成。此阶段医者学习时间几百小时到两千小时左右。
四流,黄金阶。此阶段为初窥门径,严格意义上还不算入门,因为这个阶段治病用方还是在以辨病为主,偶尔有辩证思维,会治一些简单的内科病,头痛、头晕,鼻炎、咳嗽,胸痛、腹痛,脾胃不和,气血虚弱等常见疾病,但治这些简单的问题也并不能做到十拿九稳,首诊有效率常不足一半,或用药不够精准。如治咳嗽,还在套方的思维中打转,或套经方,或套时方,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不能清晰分辨,或沉迷于药性,某味药有什么功效,某处方有什么功效,对理法略知皮毛,对方药一知半解,治病多用经验而不懂理论,典型的病能够对症治疗,遇到不典型的病或者有所变化,如阴证的咽喉肿痛,初诊亦不知变通。此阶也是部分基础及悟性尚可的科班学子刚毕业的水平,也是老百姓常说的中医医院普通大夫的水平,笔者甚至见过某三甲医院的中医主任也是这种思维(笔者的外婆2023年白肺,险些命丧于此人之手),这个阶段的中医应该是最多的,很多所谓的名医、专家亦止步于此,上文说的“老中医”止步此行列者亦多。此阶的医生毁誉参半,因为治病蒙占一部分,所以有效率,治愈率不高,学医的目的多不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疾苦,眼神中难见几许慈悲,多是金钱名利,最易遭来世人百姓的骂声,但有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小问题。此阶段的学习时间略大于上阶段,天赋高者减,天赋差者增。
三流,白金阶。此阶段医者算登堂入室了,不再拘泥于辨病论治,面对相同的病可以做到同病异治,亦善用一张处方治多种不同的病,临证能够从证入手,医术也相对全面,能够思考、把握病机,不易被疾病的外表所迷惑,治多数感冒、发热、咳嗽、得心应手,往往一两剂而知,几剂病就缓解或痊愈,常见病多数都可以应付自如,如今世常见的鼻炎、肺炎、哮喘、失眠、湿疹、贫血、崩漏等。有时即使面对疑难杂症,也往往有一战之力。理法层面略知一二(不要小看略知一二,能够对内经理法略知一二的都已经很厉害了,另外这里的一二不是十之一二,而是几十之一二),方药层面相对熟练,医德,天赋略佳者方可突破于此,此阶青年、中年科班医者偏多,民间中医中极少部分能到此阶。从此阶开始医者因为能解决百姓多数常见问题,故常常被百姓称赞。医者因天赋不同要几千或万个小时方可至登堂入室境。
二流,翡翠阶。此阶段为渐入佳境、融会贯通,能至此阶医者看过大量的中医类书籍,或熟读经典,天赋较好加勤奋学习可突破至此。相比上一阶段,此阶医术更加全面,理法更加娴熟,能治的疾病种类更多,相对难度也更大。如各种类型的小儿抽动症、耳鸣、糖尿病、高血压、牛皮癣、肺结节等(这些病都很考验辩证及理法),及一些危急重症,昏迷中风,重症白肺(考验胆识与方药精准程度),此阶医者多数对经方、时方、横从穿贯,能够博采众方而不偏执于一家,开始接触医道而不再局限于医术,但多数对理法方药学习还不够究竟,能治病的上限是肿瘤级别,面对癌症患者可以做到有效,延长生命,减轻痛苦,而难以做到治愈。面对多发转移的肿瘤、或癌症晚期患者往往力不从心。此水平在俗世中已是高手行列,部分医学界所谓的大师亦在此行列,能至此阶者的纯民间中医已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经过系统学习中医的医生。学习时间要万小时以上方有机会渐入佳境,融会贯通。
一流,钻石阶。医者至此阶段,医术上可以说神乎其技、傲视群雄了,但此阶医者性格表象反而不会太傲,多因为知识储备量足够大,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亦阅人无数,经过人情冷暖,看过世态炎凉后身心趋于中正平和,懂得收敛锋芒,正如《道德经》所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如果说登堂入室前的医者是小聪明,那么能到此阶段的医者是有智慧的,比小聪明高了几个维度,没有一定的机缘造化亦难以至此,也是多数医者的极限,且德行、天赋、勤奋缺一不可。此阶医生多数没有什么治病的概念了,而是在治人,治病不再拘泥于药方,而是善于运用法则治病,能到此阶者,面对多数肿瘤都可以应付自如,不再是有效缓解,而是可以做到长期存活或治愈,胜多败少。面对大多数疑难杂症也可以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理法方药炉火纯青,距离古代中医名家各派宗师也仅有一步之境了,但很多医者终其一生难以跨越,只得望洋兴叹。
超一流,最强王者阶。此阶段为登峰造极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宗师境,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为金元四大家、叶天士、郑钦安、傅青主、唐容川等中医大家,除了举世无双的医术,亦可以从诸多经典中顿悟,另创一门医派。对人体生理病理已了如指掌,用方药治病只不过是下手功夫。以笔者的见闻,从医术的角度举例,此境医者面对恶性肿瘤或多发转移癌症晚期的病家、尿毒症后期高危每周都要透析的病家往往也可以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医者要同时具备极高的德行,中医方面极强的天赋,对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统一的理解,对日月星辰草木山川的感悟,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及一些机遇才有机会成就一代宗师。此阶段之人多返璞归真,一举一动从容淡定,无论在诊病或生活中始终保持给人中正平和的感觉,眼神祥和智慧,看向病人充满慈悲(渐入佳境的医者就会有这种神采,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此境医者的处方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见到的多数是内经派,处方的理法精妙绝伦,甚至有些处方,医者渐入佳境后才有机会看出一些端倪。
超凡入圣境,因为此境界皆是万古流芳、至高无上、空前绝后的圣贤,故不做排名。代表人物:黄帝、岐伯、雷公、鬼臾区、张仲景。
说一下以上段位定义划分的准绳,古代中医大家宗师或者高水平者写理论居多,如理不过内经,法不过仲景,《内经》全篇没有多少个方剂,讲的是至高的医道,也是医之本源,《伤寒论》全篇也没有写医案,写的是方与法,上述两本著作的地位空前绝后,到今为止没人能够撼动。汉以后的中医大家出书也是重理论者居多,因为中医是理论占大部分(中医不是经验学,经验也有用,但不占主导地位,以后有机会开专篇论述)。而今时不同往日,因为假大师太多,各种花里胡哨、稀奇古怪的理论屡见不鲜,别说老百姓能否分辨,某些中医行内人都不知道怎么分辨,故在下不得已而另辟蹊径,用病的难度去佐证医生医术的大致层次,理论类作为补充。
最终声明:写此文目的不在于搞分别对立,因为不写境界我后面的文章没办法进行;其次是写给科班学子中医同僚,让同学同志们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医路之漫长;最后也是让老百姓了解一下某些顶着大光环,却看不好发烧感冒的中医真实水平是多么离谱,连入门都不算。创作不易,看官可随喜转发分享,提高周围人对中医真实水平的辨识度,可以在留言区谈一谈自己都遇到过什么水平的中医。
喵~ 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