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瑰宝 > 推拿按摩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

作者:147小编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1-10 07:16:27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

上一次,推拿按摩在互联网上掀起热议,还是2014年娄烨指导的电影《推拿》上映的时候。那是很多人第一次了解盲人按摩,有些神秘——平躺在窄窄的小床上,技师靠手感,通过点按推压等技法,在后背施展一番,被按者便能全身轻松。

如今,中医按摩再次冲上互联网热榜,不同的是,助推者是身处大城市奋斗并被各种关节疼痛折磨的年轻人,以及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绝活儿。

当各大医院骨科中,年轻患者中排名前五的颈椎疼、腰疼、肩背疼、手腕子疼等,遇到通经络、行气血、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中医按摩,一推一按之间,不仅是松解通络、扶正之痛,更是一场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2)

中医按摩出圈,不少人也开始疑惑——“中医按摩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按摩非得跑到中医院去吗?”“在街边的休闲店来一套保健按摩能不能收获同样的效果?”

中医按摩与保健按摩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目的在治病,后者目的在放松。

中医按摩(又称中医按摩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中医治疗基本法则为基础,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唐代太医署已设立按摩科,在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位。

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一书中,将按摩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8种。千年之前,按摩已经是一门成熟的中医学科,通过手法治疗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3)

梳理保健按摩的历史,日式、泰式、韩式等都起源于传统中医按摩。不同的是,现代保健按摩以解剖学为指导,通过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解除疲劳、舒缓身心压力的作用。比如,前些年时兴的SPA按摩,就是利用水资源结合沐浴、按摩、涂抹保养品和香熏来促进新陈代谢,满足人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以及思想,达到身心畅快的境界。

按摩师的水平差距,也让中医按摩与保健按摩不能画上等号。中医按摩师是医生,在专业医学院校教育背景下,拜师有经验的老按摩医生或参与正规的按摩培训。问诊时不仅通过手感诊断,还会借现代医学影像验证,真正做到对症下“手”。相较之下,现代保健按摩缺少医学的严谨性,按摩师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发出疑问:“我在街边按摩店总按摩,为什么症状没能缓解呢?”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4)

2006年,中医按摩首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申报中医正骨成功,这对中医按摩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让从业者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也给中医文化的传承带来一丝希望。之后,全国不同门派的中医按摩相继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正骨疗法(宫廷正骨)和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5)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中医正骨需要符合国家或省市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标准,才能通过层层审核、监督,被列入相应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以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首先,要拥有代表性传承人或相对完整的资料,其次,要有实施保护的场所和条件,最后,还要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看起来条件并不苛刻,但实际操作起来第一条提及的完整资料就难倒一大批人。中医正骨以师承制为主,口耳相授,鲜少存有系统、完整的理论资料;而且文化水平和精力都限制了老中医编写资料。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6)

与诸多非遗传统技艺一样,即便已有国家或省市级单位官方保护,中医按摩也面临着传承困境。在西医当道的语境下,中医不占据有利位置。不少人对中医存在误解,尤其是年轻人。经验难以总结成理论也是中医按摩传承道路上的一大问题。

另外,中医按摩对传承者要求高,医学教育背景是基础,勤奋刻苦是修养,扎根临床十来年才能成才。

如今,中医按摩热度正高,或许是时候该思考如何让这门非遗手艺热度维持并源远流长。

我们找到了三组非遗传承人:北京按摩医院的按动疗法是一份跨越四代盲人传承人的坚守,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有独特的诊疗方法,而“宫廷正骨”疗法经历了从皇家到民间,药、械、具的完整传承。各个门派各有珍贵的“绝技”,而相同的是这些传承下来的技艺仍然在疗愈着现代人的身心。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7)

北京按摩医院藏身于西城区宝产胡同。独具特色的红色木制大门,悬挂题写“北京按摩医院”的牌匾,若非专门留意,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一进门是宽敞的院子,两栋三层小楼,随处可见红墙青砖,几棵粗壮的大树,由透明房顶的洞口,把枝叶探向天空。

1958年,北京按摩医院前身盲人按摩实习诊所成立,目的是安置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伤残军人,经过65载发展,现成为中国现代盲人医疗按摩事业的发源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工作的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近些年,因为针对颈椎病、腰椎病等一些办公室病的特色治疗法——按动疗法在网上出名,众多年轻患者慕名而来。

何谓按动疗法?北京按摩医院院长金涛总结,按动疗法以医患配合、动静结合为基本特点,内容包括以按为主的手法、以动为主的手法、按动结合的手法、呼吸按动法、踩跷按动法等77种特色手法。2021年,这套由北京按摩医院原创,累积全院人心血的“中医推拿按动疗法”入选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8)

邹海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按摩医院推拿二科副主任

北京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推拿按动疗法传承人

申遗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难了。”邹海鹏医生至今都还记得为申遗做准备的那段日子。北京按摩医院的老专家多为视障人士,几乎都没能接受高水平教育,有临床经验而无理论总结。为此,北京按摩医院特意成立专门工作室,集中了全院的年轻精英,每周二集中讨论、学习、总结、整理,提炼老专家经验中的精华,串成一条逻辑清晰的完整理论。在此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说服老专家接受他家经验改变固有思维,也是困难重重。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9)

如果说外科医生的手是手术刀的延伸,那么按摩推拿科医生的手可以媲美CT机,可以精准地感受到病灶,找准病机所在,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解决疾病,调整身形纠正体态。北京按摩医院现有按摩医生200余人,其中视障医生105人。“我们院的盲人医生,基本一上手,就知道病症在哪儿,一摸一个准。”邹医生解释,比起明眼人,盲人的触感更灵敏。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0)

盲人按摩领域内有了非遗项目,对整个行业的盲人从业者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盲人投入到中医按摩行业,让他们发挥所长;另一方面被社会认可,这种归属感是弥足珍贵的。

从第一代代表人物张震,到第四代传人,如何传承中医推拿按动疗法是代代传人都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年轻医生拜师老专家门下,手把手地教,延续古法时,不忘与时俱进;现代人的身体素质不如从前,手法也早由一开始的大开大合,转为温柔轻巧;借助现代医学影像,精确诊断病症也是必须跟上的……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1)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北京按摩医院,为了适应他们的节奏,医院特意调整门诊时间,增加夜间门诊,只为上班一族也能得到及时的治疗。邹医生说,她接诊的年轻患者很多是同一个办公室的,看到同事治疗后效果不错,便会相互介绍。不看广告看疗效,中医按摩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千百年来的发展传承,真正做到对症治疗。

除此之外,北京按摩医院还通过论坛、培训等方式,把多年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分享给各地,帮助更多视障人士寻找出路,推动这项盲人的事业迎来“光明”,也让非遗中医按摩持续焕发光彩。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问诊室里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金色牌匾提醒着到访者,这是一项已有160余年历史的中医精髓。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葛凤麟

北京市名老中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葛氏捏筋拍打起源于清代,生发于山东蓬莱,是习武之人在应对日常跌打损伤时,摸索出来的一套正骨按摩法。它在《易筋经》拳术的基础上,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并根据我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与武术家的“点穴法”演进而成,由第三代传人引入京城,落地北京世纪坛医院。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通过使用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促使经络畅通,经筋舒展,从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强壮自身气血,增强局部循环,加快疾病的恢复。用第四代传人葛凤麟的说法就是“在别人身上拍拍打打”。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葛少侠  (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五代传承人

纯手工制作的钢丝拍子是葛凤麟治疗时的工具。一番捏揉、肘压之后,葛氏少林健身拍压轴登场,根据患者病症,拍打相应的脉位。按照葛氏的理论,人全身上下共72对脉位,不同于传统穴位精确到点,脉位多变,有时是一点,有时是一条线,有时则是一片,以找到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准。

拍子拍打到人身上几乎没有想象中的“痛感”,力量逐渐渗透到身体里,气血流动加快,身体随之松快。甚至很多病人执意要求增加拍打的时间,这让葛凤麟诊室外的队伍越来越长,有人笑说:“没想到‘挨打’也要排队。”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曾有一位患者经葛凤麟的治疗,从一瘸一拐到正常行走,只花了很少的医疗费;一位左踝关节囊损伤的患者,经葛凤麟治疗后,缩短了康复时间,较快恢复到正常行走。作为简单、便捷、便宜的治疗方法,葛凤麟坚定葛家的手艺不能失传。从小在诊疗室耳濡目染的儿子葛少侠,从新加坡留学归国后,先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弃文从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这条路是最艰难的。”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葛少侠还在全力备考。跟其他技艺的传承相比,中医技艺的传承有“门槛”,专业资格证是最基本的。11年前报考备案,直至今年9月份他才可能有机会拿到自己的执业医师资格证。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从2018年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后,他开始接诊病人,在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也慢慢会考虑传承之中的创新问题。“每两三年,我的手法就会有一些改变。”他在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基础上,学会取舍,“治病不应该走套路,有的病症使用一些新的方法反而更有效。”与父辈不同,在他的中医哲学体系中,只要能把病症解决,无须在意方法为何。

传到葛少侠这里,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已历经五代传承人,未来的路要往哪儿走似乎很清晰——毫不保留地传授技艺,通过互联网扩大影响力,让更多有志于传统医学的年轻人成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者。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传承元书纸排子固定法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聊起这项岌岌可危的宫廷正骨绝技,第四代传承人刘钢的表情坚定。将“元书纸”叠成纸排子,治疗骨折时,只需取几个纸排子绑在需要固定的部位即可。听上去简单,但学起来没有三年五载,即便天赋过人也难以折出精妙的样式。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刘钢

首都名中医 主任医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

在2008年经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申报,“宫廷正骨”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廷正骨”技法从理论到实践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元书纸排子固定法”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该方法治疗骨折类疾病相比现代石膏固定等疗法通常具有更短的愈合时间(快1周至2周),更加轻便、舒适的佩戴感受,且有不因长时间局部压迫导致二次创伤等优点。但这种疗法目前使用频率逐渐减低,刘钢主任说:“现在中医骨科接诊的骨折病人比西医院少,大多数患者骨折后优先考虑打石膏固定,鲜有人选择元书纸排子这个方法了。”

尽管如此,在刘主任的诊室内,仍保留了各式各样制备整齐的纸排子,凡遇到骨折患者,刘主任均会在采用“宫廷正骨”手法进行整复后,再用“元书纸排子固定法”进行固定,其疗效也深受患者好评。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叶海东(左一)

主治医师

师从首都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钢教授,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

周乔(右一)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硕士

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正骨传承人刘钢主任

“宫廷正骨”技法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流派最为著名。因其曾盛行于宫廷之中,在施治中重视伤者感受,坚持“轻、柔、透、巧”的传统手法治疗为主,在传入民间后又突出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因其技法精妙被百姓赞誉为“四两拨千斤”“润骨细无声”。

几百年来,在其传统技法得以世代传承的同时,还将“宫廷正骨”体系中所能涉及的药、械、具均完整地留存下来,并得以传承使用,现存近100多个药方所涵盖上百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内服药物如跌打紫金丹、健骨止疼丸等;外用药物如骨科熥药、跌打万应膏等;外用器械、支具如元书纸排子等,无一不体现出“宫廷正骨”技法之“绝”。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拥有比较完整的疗法、器具、药物、理论,宫廷正骨的传承工作会更简单一些吗?答案是否定的。“宫廷正骨”第六代传承人叶海东医师,在自己跟师从业20多年后仍认为其还有许多未竟之学,尚处在“受”的磨炼过程中,而“承”仍有差距。叶海东认为:“中医是一个症状医学,需要不停地跟老专家一起看病人,各式各样的病症见得多了,才能积累经验与成果。”

曾经一位患者手部骨折,经过宫廷正骨复位治疗后痊愈,留下一句让叶海东至今难忘的话:“谢谢你们,修旧如旧。”这让他第一次真正觉着非遗宫廷正骨是有用的,可以治好人,而且效果这么好,“治愈好一个病人是多么幸福和满足”。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身为传承人,压力是有的,但更多是动力。“看病人就像开盲盒,每一个病人即使患有同样的病,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多变和挑战,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叶海东对宫廷正骨还充满百分百的热情和兴趣,看着院里越来越多的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他很欣慰,希望有一天,他们能继承自己的衣钵,让宫廷正骨帮助更多人脱离病痛。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在用药和诊病上,中医界一直分门派,如伤寒派、温病派等等。传统的正骨按摩也分门派,某种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疗法和某个著名的流派。中国正骨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也有无法撼动的地位。

有人形容按摩也好似一门武功,好的手法可以做到手到病除,是经过多年的沉淀传承、经验积累,施术者身心投入,整个过程就是功夫。

都市人离不开的中医按摩,是门手艺也是非遗(图12)

编辑&采访 / 乔睦 撰文 / 霖霖摄影 / Nina Liu、安平妆发 / Wendy、瑶瑶摄影助理 / 豆豆新媒体设计 / 王愈哲 

本文刊载于《时尚健康》2023年9月刊

此处有删改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