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h_1f552ab61c16g 点击↑蓝字↑关注
天赐医草 还艾于民
关注公众号
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悬灸是对艾灸的最高致礼
立志做一个健康守门人
▲ 草农先生
小
儿
推
拿
特别是在2023年,在这个冬天,在这个无数病毒和细菌肆意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今天,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中医的力量,看到了小儿推拿的效果,让我们明白,原来“不打针,不吃药,真的能治好孩子的病”,原来“激素和抗生素,并不是孩子的健康守护神,中药和中医调理,才是拯救健康的真法门!”现代医学后学不反对,但是有多少能够得到康复?我看到的反反复复的发烧,咳嗽,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和完全康复。
这个文章,我不能去评论什么,因为做养生的还是从事康复治疗的同仁,有一部分手法依然做不到位,所以被别人黑,被别人诋毁。唯有用心学,唯有不断的践行,把中医的理论给扎实下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医术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去相信和推崇。而不是连自己都诋毁中医,这个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为何我们做的手法没效果?
第一:辩证和配穴
就像感冒这个辩证,有风寒感冒,有风热感冒,有暑热,有积食,有流行性感冒
在前两天的文章已经分享到了,只要你抓住这个证,应该是祛寒解表,还是清热解表,或者是消积。这个就是定位,
还需要分何症状,头痛,身重,无汗,还是有寒或是身体发热,流鼻涕,咳嗽,一个一个地方分析,找到对应的点,配合对应的穴位。
按中医辨证选穴分析:推拿主要应用于风热、风寒、食积、暑热所致的小儿发热,基础方是天河水、肺经、天门、脊柱、太阳、坎宫、六腑。小儿形气未充,腠理不固,易感六淫,邪入化火,郁热于内。风热袭表,肺卫失宣,邪热郁蒸,治宜疏风清热、宣肺解表。外感风热证临床常用穴为天河水、肺经、太阳、天门、坎宫、脊柱、六腑、大椎,除基础方外,可选用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且于背部极上,为阳中之阳,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提捏大椎增加颈项部的皮肤血流量,提高机体散热能力。刺激大椎穴还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从而退热。外感风寒,寒从热化,郁蒸于形,临床常配用三关、二扇门、风池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三关穴性温热,二扇门为发汗特效穴,风池,别名热府,为祛风要穴,暑热内炽,熏蒸肺胃致小儿暑热证,六腑、肺经、脊柱、大横纹等应用频次较多,具有清解暑热、益气生津的作用。退六腑降低脑脊液中的cAMP的含量,起到退热效果。分推大横纹主要用于寒热往来……热证宜多分阴。小儿胃肠容易积滞乳食,运化失司,蕴热于内,食积发热证可配合板门、脊柱、脾经、腹等穴位以消积导滞、清泄积热。调脾经以和胃消食、清热利湿。摩腹能够直接刺激胃肠及其神经感受器,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胃肠消化功能,促进胃肠排空。
小儿泄泻证型繁多,伤食泻者最为常见,多因乳食不节所致,见便溏,泻下物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味臭或如败卵,腹部按诊胀满。治宜消食导滞,佐以和中助运。先顺摩、揉腹部,而后按揉中脘、天枢等穴;再自上而下推全腹部,从右向左移动;辅以补脾经、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配合灸。
小儿呕吐以寒、热、实吐为常见。寒吐者,多因过食生冷所致,吐出之物无明显酸臭,以手扪之,腹皮凉,按之无明显硬结及疼痛。治宜温胃散寒。先旋摩腹部,而后揉之,均以腹中部之神阙和左上腹之胃脘部为重点。次推腹部,包括中部和左上腹部,中部为自天突经膻中、中脘至脐上;左上腹则从肋弓下推至脐水平线。再指揉膻中、足三里等穴。最后辅以捏脊之法。热吐者,多因过食辛辣煎煿之品所致,发热烦躁,面赤唇红,口渴饮冷,呕吐物酸臭,手扪之,腹皮热,按之无明显硬结及疼痛。治宜清胃止吐。先顺摩腹部,而后揉之,再推腹部;辅以推脊柱,自项部至龟尾。实吐者,多为内伤食滞所致,按诊胸腹胀满,痞硬疼痛。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先顺时针轻摩腹部;而后按、揉腹部,以胀满痞硬处为重点;再自胸部起向下推腹部;辅以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
小儿腹痛以伤食痛和虫痛常见,民间推拿亦以两者为重。伤食痛者,腹部视之稍凸或正常,按之稍硬或疼痛拒按,听之肠鸣音稍亢进,大便臭秽。治宜消食导滞,和中止痛。常用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顺运八卦、揉一窝风、摩腹、揉天枢、拿肚角、捏脊等。虫痛者,因其喜食生食所致,腹痛时发时止,腹部隆起,可触及蠕动之块,面黄肌瘦。治宜安蛔止痛。常用揉一窝风、揉外劳、摩腹、推按揉脐周、揉胆俞、捏脊等。
因饮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等原因,家长在乳食喂养和日常调护上未引起重视,小儿易为乳食内伤,脾胃受损,乳食停滞于体内,民间小儿推拿在此病治疗上经验丰富。伤于乳食且病日短者,腹诊见腹胀腹痛,甚或拒按,治宜消食导滞,可摩腹、揉腹、分腹阴阳、推左右下腹和下腹部,再辅以推板门、顺运八卦、退六腑、捏脊等;久积者,腹诊可见腹痛,或肚大青筋,因其常虚实夹杂,既有食积、气滞、化热,又有脾胃气虚和伤阴,故治疗既要调理,又要助运,可补脾经、揉板门、补肾水、运内八卦、推三关、摩中脘、揉脐、捏脊等。
第二:时间和体感
比如像今天这个小男孩8岁,昨天发烧,头痛,有过敏性咳嗽,大便两天才有一次,平常下午下课的时候回到家里会吃蒸水果。舌苔红,有口气,淡黄苔。
给他做头部四大手法,做完之后感觉头部轻松,眼睛明亮;在做清天河水15分钟以上,做到手微微出汗,继续捏这个指甲根,指关节,捏到全身微微发热。温度下降了。给他检查腹部,按照后天八卦的检查法,肝区和肺区有硬气块,给他用振腹手法振到放弃,再检查,已经没有这个痞块了。最后给他揉按足三里穴1分钟左右。又放了一个屁,臭的。
做完之后,1小时之后吃完饭,就上了一次洗手间,感觉很舒服,他老妈说他两天不大便了,拉的都是很臭的。我说挺好的。
就是你做一步一定有它的原理,就像孩子头痛,你做完头部的四大手法就感觉轻松,舒服,你做完腹部就有排气打嗝,硬的地方会变软这个变化,他没有出汗,你做完之后又出汗的感受,手脚冰凉做完之后会变暖。
时间一定从量变到质,一定有变化才行,时间到位了,才行,不用说多少次,更不用说时间需要多长。根据变化来变动。
因病有虚实寒热之分,患儿年龄体质有大小强弱之别,故古籍中未言明手法之次数、时间及力度之大小。无字之处,更需医者在临证中细心体察,如此方能于纷繁复杂之病症中,掌握具有个体化差异的治疗标准。为了贴合临床实际,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体位、力量大小、操作次数及时间等可控因素,如年龄稍大患儿可令其平卧于治疗床上进行操作,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年龄较小或胆怯哭闹不配合患儿可令家长抱小儿背对医者,医者于其身后或身侧进行治疗操作,一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手法快速到位即可,以使患儿逐渐熟悉环境,适应推拿;对于体盛邪实者应适当增加手法力度,使力达病所以加强消食导滞之功;体虚邪滞者手法应轻柔缓和渗透,以鼓舞阳气,使邪去而不伤正。临床应用须诊断明确,根据病证的阴、阳、寒、热、虚、实来变换手法的补泻,若有其他兼证,亦可随后适当增加手法及穴位,不可拘泥,以致延误病情。
第三:力度
在小儿推拿中,通过轻柔、平稳的力道,能够针对不同穴位,发挥出有效刺激作用,按照从头到脚、自上而下的顺序,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发挥出良好的儿童保健功效。力度轻为补,力度重为泻。虚弱的小儿要用轻手法,热证的小儿要用重的手法已达到泻或清的目的。推拿时速度慢为补,主要用于虚症或寒症,速度快为泻主要用于热症。
需要了解:
①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听诊等主要症状、体征。
②观察患儿治疗前后流鼻涕、打喷嚏、出汗、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睡眠异常、大便异常等次要症状与体征变化。
③记录患儿治疗效果
做完之后可以配点中药贴给他,
吴茱萸与黄连这两味药,1:1的比例打粉,前者具备止痛散寒,止泻助阳,止呕降逆之功,因其性偏燥烈,气味俱厚,故适宜外治;后者具备泻火解毒、燥湿清热之效,佐以吴茱萸,既可引火归元,更能抑制黄连苦寒,发挥泻火功效的同时,避免凉遏之弊,双药合奏,相得益彰,辛开苦降,药到热退。贴敷于涌泉穴,可引气血下行,清火退热,引火归元,药到而病除。
如果如上面所讲,小儿推拿真的没用,为什么国家政策现在主推各大中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联合所有的托育园,积极推广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药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呢?
做的不好,辩证不对,穴位拿的不准,配穴不对,时间不够,如何有效果?如果自己拿捏不准的就送去医院,看检查,不能做推拿的不做,适合做的酒做。
(点击图片可放大)
作为小儿推拿的话,常用穴位一共有42个,其中上肢部穴位有35个,以手部为主,下肢部穴位有7个。这42个穴位中,有26个,都属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根据小儿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总结的,具有特异疗效的穴位,成人是没有这些穴位的,即便你找到这些穴位,对成人的一些症状治疗来说,也是无效或者说效果很小的。 (点击图片可放大)比如,天河水这个穴位,是小儿推拿疗法中最常用的清热要穴,其清热疗效神奇。但是对成人来说,清天河水的疗效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所以,了解穴位的作用,找到小儿推拿的准确穴位,对治疗小儿疾病症状来说,很重要。
如果穴位找的不准,找错了,推拿再多次,也是无用功。
清补大肠
逆运内八卦
揉一窝风
清肺经
发热
(1)外感发热:
①症状:患儿表现为恶寒、发热、发热伴疼痛、鼻塞流涕、无汗、口干咽痛、全身疼痛,舌苔呈现为薄黄或者薄白,脉浮数。
②治则:清热解表。
③处方:清天河,分阳,补肾阳,平肝,清肺,补脾,顺八卦,关三腑一,阳池,一窝风,外劳宫,二扇门,顺外八卦,小横纹,太阴/太阳,揉迎香,拿风池,风府,顺揉腹,足三里,搓风门,肺俞,正捏脊。
(2)阴虚发热:
①症状:患儿表现为午后或者入夜之后有明显的低热反应,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身体瘦弱,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呈现为红色,且津液较少,地图舌或者苔少,脉细数。
②治则:滋阴退热。
③处方:取天河,分阴,补肾阴,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胃,逆八卦,顺劳宫,腑三关一,揉总筋,搓百会,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揉太冲,搓涌泉,倒捏脊。
(3)肺胃实热:
①症状:面红目赤,壮红,口渴喜好冷饮,唇红咽痛,腹部胀痛,小便黄,大便干燥,睡卧不宁,口臭,舌呈现为红色,苔呈现为黄色,脉数。
②治则:清热泻火。
③处方:平肝,清肺,清大肠,清小肠,清胃,逆运八卦,六腑,取天河,揉腹,倒捏脊。
捣小天心
清小肠
发汗退热风池穴祛风解表,拿法为升为提,刺激强度大,拿风池穴位得气感较强,患儿可明显感受胀痛。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位,具有解表泻热的功效,捏挤大椎类似于推拿取痧。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可以退热,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是人体之藩篱,可以疏风解表。捏脊疗法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具有疏风解表、解肌退热作用。上面讲的这个案例,咋们做完头部之后会给他拿捏肩颈和颈椎风池。通便退热:清大肠,调理肠道,清热利湿通便,通过清除患儿肠腑积滞,以达到退热的效果。清胃经清降胃火、消食化积,治疗患儿肺胃实热证。退六腑,在前臂尺侧缘,分布在手少阴经脉上,其性寒凉,能降腑气,化腑浊,泻肠热,是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必选穴位。振腹可增加胃肠蠕动,全面调理肠胃,荡涤积滞,促进排便。清热退热此法通过寒凉性质的的手法来达到退热之目的,即“热者寒之”。阳盛则热是发热的基本病机,清热泻火是发热的基本治法。不论是外邪侵袭,闭郁阳气,正邪交争而发热,还是七情郁火,或是饮食积热,或阴虚发热,或阳虚不化水,寒水凝滞不流,化腐生热,或气虚下陷,郁而发热,治疗时均可用清热泻火法以治标。清天柱骨,能清能降,若以凉水为介质,从上而下推或拍打,可增强清热的效果。清天河水分布在手厥阴心包经上,性微凉,能治疗热性病症。打马过天河是复式手法,以水为介质,用蘸水拍打的方式作用于天河水,进一步增强泻热功效,临床常用于高热。水底捞月亦为复式手法,性寒凉,用于小儿发热,心烦,以及各种热症,操作时常以水为介质。箕门穴,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处,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操作时可以水为介质,从下至上推或拍打,清热效果更佳。退热有以下三种方法。发汗法好比揭开壶盖,用筷子搅动,“扬汤止沸”,增加散热;通便法好比拿走燃烧的木材,“釜底抽薪”,切断产热源;清热法好比往水壶里倒冷水,“热者寒之”,直接降低水温。此外推拿时还应注意顾护阴液,可增加一些滋阴的穴位,鼓励患儿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推三关
清板门
推拿手法要标准,次数要达到,力度和速度要均匀,过轻、过重、忽快忽慢都达不到效果。所谓心不在,神不往,气不至。不够用心,一边玩一边推拿,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Q
5、不了解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小儿推拿很有效,但绝对不是“包治百病”。
事实上,不管西医、中医,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能说包治百病。小儿推拿只是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小儿常见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是急性病症,不建议在家进行推拿,还是要及时送医。
比如急性胃肠炎、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高热惊厥、呕吐不止、口鼻出血不止、腹痛不止、突发骨折、急性紫癜等急性病,都必须及时拨打120,及时就医,切不可讳疾忌医,盲目在家推拿。
(点击图片可放大)
其次,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病,如果调理目标过多,穴位使用太杂,也会影响保健效果。
部分家长在家里进行日常保健的时候,会不分症状,不分穴位。把自己学到的每个穴位都推拿一遍,又想让孩子食欲好,又想让孩子不咳嗽,还想让孩子长得高,还想顺便治疗一下感冒。这种治疗和保健目的上的盲目,也必会带来效果上的折扣。
再比如说孩子脾胃不好,食欲不振,有疳积的情况,却想通过2-3天的小儿推拿就解除症状的,实在是不现实。 特别是小儿推拿,重在调理,重在逐步缓解,重在坚持。
其他注意事项,请参考上图所示。
Q
6、没有做好小儿推拿后的护理及饮食控制
部分家长只关注疾病治疗和药物,不关注饮食及日常养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
比如,孩子现在属于感冒发热阶段,也辩证了,也推拿了,接下来就要全方位做好日常饮食和日常养护。可是呢,家长又给孩子吃海鲜,吃猪肉、鸡肉一堆肉,喝饮料、吃蛋糕等,想着孩子生病了,需要补充营养。
可是这样一吃,前边的推拿不仅前功尽弃,还势必会导致孩子积食、生痰、咳嗽加重,实在得不偿失。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推拿后的家庭护理工作,如感冒了就要注意避风,饮食清淡,多喝温开水,忌食生冷和辛辣,尤其是一些饮食禁忌,如发烧不宜吃海鲜等,都要了解和执行。(点击图片可放大)
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健康绝不是预防疾病,而是健康饮食、膳食均衡、合理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情、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再配合日常保健推拿,才能一起出效果,单靠推拿就想要孩子时常保持健康,很显然是不够的。
***************************************************************
从临床上说,小儿推拿也有重要作用: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按摩一定的穴位,能够缓解症状甚至痊愈,而小儿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大到哮喘、近视等疾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穴位是人身体经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补气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通过推拿调养气血、畅通经脉,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病的几率。小儿推拿有多种常用手法,一是推法,分直推法和分推法,常用于线状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二是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指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三是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做弧形或环形推动。本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四是按法,常用于点状穴。用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及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压之。五是摩法,常用于面状穴。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圆周移动摩擦。多用于胸腹部,操作时,手法宜轻柔,又要保持一定的压力,速度宜均匀、协调。六是捏脊法,用拇指指面顶住皮肤,食、中指在对面,将皮肤捏起,捻动向前进。或将食指弯曲,顶住皮肤,拇指前按,拇、食指同时用力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七是掐法,即用指甲重刺穴位。本法属重手法,掐时要逐渐用力,力达深透为止。切不可掐破皮肤。最后的最后,祝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平安的前提下,拥抱所有的快乐和梦想!
也祝愿所有的父母,能够深谙健康养育之道,不被经验限制,不被疾病折磨,不为养育遗憾,不为未来担忧!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
补肾酒,对于肾阳虚之人可以找郭师兄
郭老师目前添加了另一个项目:点疣点痣化胎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私聊!
点痣点疣的朋友就近而来,药寄不了,因为大家没有学到这个手法做出来的效果一般,点痣点疣一般1-3次均可搞定。
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咨询草农先生(郭师兄)
培训项目
添加微信
艾灸项目:米粒灸、道家灸法、脐灸、悬灸
南少林火功推拿项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