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于2023年10月27日12时5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疫情期间,吴尊友确诊胰腺癌,与癌症搏斗了两年。
相比肺癌、肝癌等,
一般人对胰腺癌都比较陌生。
但它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外号”
——癌症“王中之王”。
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凶险?
难发现
胰腺躲在左上腹的一个角落里,周围被胃、十二指肠、肾这些器官围着,非常隐蔽,出了问题,常见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
难治疗
确诊后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约5-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使发现较早、能成功实施根治手术的患者,5年成活率也不超过20%,不积极治疗的话,生存期只有约4个月左右。根据东莞市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胰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13%。
胰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第7大癌症相关致死病因,也是死亡率最接近发病率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早期十大症状
胰腺腺泡分泌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等都是人体消化食物所需要的酶,它们经由腺管进入消化道中。
胰腺表面疙疙瘩瘩的东西被称作“胰岛”,日常生活中大家所说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就是由胰岛中的β细胞和α细胞分泌的,二者控制着血糖的高低。此外,胰腺还可分泌生长抑素、胰多肽等激素,起到抑制胃肠运动、促进胆囊收缩等功效。
从临床经验来看,当胰腺发生癌变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以下10种症状。
1. 腹痛
腹痛往往是胰腺恶变后的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以及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
2. 梗阻性黄疸
一般胰头发生恶变时大多会出现黄疸,且出现时间早,属于阻塞性黄疸。随着时间推移,黄疸逐渐加深,伴随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颜色如白陶土。
3. 体重明显下降
超过九成的胰腺癌患者有迅速且显著的体重减轻,胰腺癌晚期患者常伴有恶液质(机体自身组织被消耗的一种复杂代谢临床综合征,以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全身衰竭及代谢异常为特征)、消瘦。所以,如果近期体重突然下降超过10%,要引起注意。
4. 血糖突然升高
糖尿病的诱因一般有长期偏甜饮食、肥胖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直系亲属糖尿病家族史等,但临床上很多胰腺癌患者都有过无诱因的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怀疑并排除胰腺病变。
5. 消化不良
如果出现模糊不清、没有来源且迁延不愈的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如腹部胀气、腹部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同时胃肠镜显示胃肠道无明显异常的,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胰腺恶变了。
6. 食欲不振
如果近期出现饭量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饭后消化不太好,还总是想吐,并且一两周均未好转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胰腺功能异常。
7. 脂肪泻
部分合并胰腺肿瘤的患者会有脂肪泻(又称脂肪吸收不良)、高血糖、尿糖、不喜油腻饮食等表现。其中,脂肪泻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减少,导致脂肪未被消化,于是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
8. 自发性胰腺炎发作
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是胰腺癌早期重要症状之一,由于胰腺局部溃烂,可引起胆道感染,导致发热。有长期吸烟史的人,更易出现自发性胰腺炎。
9. 局部肢体浮肿
胰腺癌患者中约有20%的人会出现四肢的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表现为局部肢体浮肿。
10. 淋巴结肿大
胰腺癌可导致淋巴结变大变硬,可在左锁骨上或直肠陷凹触摸到。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部分症状时,切记及时就诊筛查病因。
哪些人更容易得胰腺癌?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至今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明确存在以下多种危险因素:
不良嗜好:吸烟、饮酒。特别是吸烟数量及时间与胰腺癌患病率及死亡率高度正相关,是胰腺癌目前唯一确定的也是最重要的独立归因危险因素。
饮食:尤其是长期高热量饮食、过量饮用咖啡。
糖尿病:胰腺癌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尤其是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风险出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2型糖尿病通常也与超重或肥胖有关。
超重及肥胖:BMI(身体质量指数,又称体重指数,正常在18.5-23.9㎏/㎡)>35㎏/㎡者,胰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约50%。
慢性胰腺炎:常见于大量饮酒和吸烟人群,有些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患有家族性胰腺炎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很高。
家族史:家族中多位1、2级直系亲属50岁以前患胰腺癌的。
其他:环境、遗传、职业、地理等影响因素。
哪些人需要做
胰腺癌早期筛查?
高危易感人群应进行早期胰腺癌筛查,早期筛查的目标是要发现I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即癌前病变,胰腺各级导管上皮细胞从不典型增生至病变)。
具体来说,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以及胰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者,推荐进行早期筛查。
要知道自己是否携带胰腺癌的易感基因,主要有两个方法:
分析家族史:如果有亲属曾经患有胰腺癌,特别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那么就可能具有患病风险较高的基因遗传背景;
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确定是否携带胰腺癌易感基因的最直接方法,通常是以唾液或血液样本来分析DNA。
另外,对于50岁以上且体质量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体质量减轻者;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尤其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较高癌变风险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均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有什么预防方法吗?
胰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生存时间短,因此,防止胰腺癌的危害,取决于早预防、早就诊、早发现:
戒烟。戒烟后患胰腺癌的风险逐步降低,10-20年后降低到与正常人群相当。
均衡饮食,低糖低热量规律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及体脂在合理范围内。
及时规范治疗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疾病,控制血糖,避免对胰腺的慢性损害。
存在前文所述高危险因素的,定期体检,有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做好胰腺癌筛查。
40岁以上,短期内出现持续性的上腹痛、腹胀、黄疸、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时,及早就诊。
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
均衡饮食
多运动
戒除不良嗜好
定期体检
不仅是针对预防癌症有好处
也能预防其他疾病
往期推荐
来源:慢非所、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