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胡炎夏一年前,广东25岁的裴先生感觉自己的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伴有眼红眼痛症状,某日起床后发现眼睛畏光难以睁开,意识到不妥后,他去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
经治疗后,其眼红眼痛及畏光症状有所好转,但仍视物模糊、反复发作,后来转至广州某公立医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日,为求进一步的治疗,裴先生来到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找到了眼底病专家形态功能科马红婕主任看诊,经详细全面的检查并结合既往史,可以明确裴先生所患眼病是“双眼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裴先生的瞳孔已变成了“梅花状”模样。得知这一情况后,裴先生略为惊讶——“究竟什么是葡萄膜炎?为什么我的瞳孔会变成‘梅花状’?”尽管患病许久,裴先生对自己的病情仍是一知半解。
马红婕主任介绍,葡萄膜炎是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组织炎症的总称,在众葡萄膜炎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它一般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但该病在发生中也有遗传因素参与。
乍看“梅花状”的瞳孔还挺别致,但马红婕主任却说:“患上葡萄膜炎后,虹膜发生炎性改变会导致虹膜与后方晶状体粘连,瞳孔扩张时粘连的部分无法同步扩张,就会发生瞳孔的变性。因为该患者粘连的地方较多,便形成了类似‘梅花状’的改变。看着新奇别致,但恰恰反映出眼部遭受了炎症的侵袭,瞳孔形状一旦改变则无法复原,患上葡萄膜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致盲。”
尽管小柳原田综合征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但眼科医生碰上它通常会觉得“棘手”,原因便在于其炎症易反复发作,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该病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前,可能会有颈项强直、耳鸣、听力下降和头皮过敏等症状;发病后,除视力下降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眼痛、畏光、流泪和眼红等症状。
马红婕主任表示,像裴先生发病一年之久,其实已经进入炎症反复发作期,双眼眼底均出现了晚霞状改变,这时需加强对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否则可能会引起其他的眼部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或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通常,葡萄膜炎患者会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继而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等副作用和不良影响。像裴先生便是如此,这令他非常苦恼,也一度很抗拒使用这类药物。但一停药,疾病就容易再次发作,不仅患者遭罪,医生也无奈。所幸,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医学成果积极应用于临床实践,当前对葡萄膜炎的治疗也有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药物供选择。
和患者裴先生充分沟通后,马红婕主任采用新型单抗类药物,结合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治疗,复查发现患者炎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定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就意味着能够帮助患者尽可能减少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和不良影响。
当然,控制葡萄膜炎仅靠药物还不够,还需日常护理。马红婕主任提醒,患上葡萄膜炎,除了尽早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用眼,避免熬夜和疲劳用眼;二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尽量避免感冒、发烧,因为一旦感冒发烧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葡萄膜炎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