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蛇串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绕着身体一侧呈条带状出现的疼痛性皮疹。皮疹多为红斑、丘疹、水疱,水疱通常7-10 天结痂,2-4 周内脱落愈合。皮疹发病前,会有全身不适,乏力,皮疹区域通常会有疼痛、瘙痒和刺痛感。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缠腰龙”“火带疮”或“蜘蛛疮”等范畴。多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饮食劳倦,脾胃失健,湿热内生,致使经络郁阻,外攻皮肤所致。早至战国时期就可以发现对本病的记载,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大带者》称带状疱疹为“大带”。“大带者: 燔墙……以清煮胶,以涂之。”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卷二十五》:“论曰:凡蠼螋虫尿人影着处,便令人病疮,其状身中忽有处疼痛如芒刺,亦如刺虫所螫后,起细,作聚如茱萸子状,四边赤,中央有白脓如黍粟。亦令人皮肉急,举身恶寒壮热,剧者连起竟腰胁胸。”元代朱丹溪《疡医大全·卷三十》曰: “此疮因衣服被蛇游行,或饮食中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疮且痛。可用艾灸之,疮头上或以松针刺血,取蜈蚣浸油搓之,或酒调雄黄白芷搓之。”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
这个病很有特点,就是身体的一侧发生的一片片水疱,绕着半边身体,如同一条蛇缠在腰上。“缠腰龙”好发在腰肋间,可不是只长在腰间,也可出现在胸、四肢、耳、鼻等区域,而且发生在面部的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这病皮疹不可怕,可怕的是伴有严重的神经痛,而早期(72小时内)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神经痛的关键,所以还是要及早治疗的。一旦发生带状疱疹,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千万别掉以轻心,因为有些人会伴随严重的疼痛,这是一种疼到骨子里的疼。
带状疱疹的治疗
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消炎、止痛、防止并发症为总则,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总则。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根据分型进行辨证施治,肝经火盛型,治宜清泄肝火、利湿解毒 ;脾经湿蕴型,治宜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中药分型内治:
1.热盛型
【主症】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症】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柴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忌口食物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带状疱疹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带状疱疹病情缠绵不愈。
慎食酸涩收敛之品: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