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脂高糖饮食、睡眠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头皮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在全世界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趋于年轻化[1]。其病症的人群发病率为1%-3%,年轻人为3%-5%,男性多于女性。头皮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皮油腻、毛囊炎、鳞屑伴痒,甚则脱发。头皮脂溢性皮炎可引起头皮顽固性瘙痒,治疗时间长,难度大,易复发[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头皮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
目前大量证据显示,头皮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包括皮脂溢出、马拉色菌、免疫异常。皮脂成分异常和皮脂分泌过多是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可出现马拉色菌数量增多,马拉色菌具有活性脂酶,可将甘油三酯分解为具有刺激性的游离脂肪酸,破坏皮肤屏障,刺激皮肤产生鳞屑和炎症反应。部分患者马拉色菌的数目不比正常人高,即使正常数目的马拉色菌也能促发患者的免疫或炎症反应,因此该病的形成跟患者的免疫系统对马拉色菌的抗原反应也有关系,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也是病因之一。
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方法
研究显示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呈正相关[3]。正常人头皮中此菌占头皮总菌数的46%,而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中可高达82%。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方法较多,包括口服镇静止痒剂、维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伴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严重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常用的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虽然止痒效果较好,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时间或反复应用可发生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继发感染等副作用[5]。酮康唑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中,对马拉色菌的抑菌活力最强,同时具有杀菌活性。因此临床上常使用酮康唑、复方酮康唑、酮康唑联合其他的抗炎或免疫调节药物等方式来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但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细菌耐药性,降低疗效,局部皮肤灼烧、瘙痒、油腻或干燥、局部发质异常、干燥或油腻。
目前西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容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变差。中医治疗有效,但中药煎汤外洗操作繁杂,患者依从性差,难坚持足疗程治疗。为此,临床需寻找高效、副作用少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新方法,并通过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中药浴养是传统药浴文化的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通过简便快捷的中药洗浴方式达到治未病和康复保健的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浴养产品,比如除脂祛屑养发弱酸药浴乳(沐发舒),可改善头皮土壤,调节头皮微生态,减少头皮脂溢性皮炎等头皮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