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10月1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上海市第四届头颈肿瘤研讨会暨第二届跨颅底肿瘤综合治疗研讨会,第四届国家级“新辅助治疗在口腔颌面头颈癌中的研究新进展”学习班举行,汇集了国内众多头颈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分享头颈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经验。会上,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口腔颌面头颈疾病临床与转化研究联盟(简称研究联盟)成立。
头颈肿瘤学科交叉性强,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学科通力合作,以满足患者的切实需求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希望专家们共同探讨口腔癌的治疗,探索新方法。
毛颖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培养人才、推动创新,研究联盟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患者带来治疗新方案,华山医院副院长管德坤致辞,并宣布研究联盟成立。
管德坤
研究联盟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成立,目前共有50余家成员单位。在研究联盟的框架下,各单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整合泛长三角地区的医疗资源,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临床研究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研究联盟还将致力于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治疗方案。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
口腔颌面头颈疾病临床与转化研究联盟
揭牌仪式
为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规范化,会上,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项目同期启动。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主任钟来平介绍早期口腔鳞癌颈部观察对比选择性颈清项目(Acromion Trial)。Acromion Trial项目组成员、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顾亮介绍了项目背景、纳排标准及研究方案。病理科胡小木及放射科陶虹月从病理规范及影像诊断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详细解析,并与现场专家讨论,以期为研究联盟项目的实施提供重要的质控指导和参考。
顾亮
胡小木
陶虹月
围绕跨颅底肿瘤 分享前沿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钟来平、神经外科花玮、放疗中心汪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孙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林李嵩,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王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韩正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文霞等分别围绕跨颅底肿瘤诊治策略的探讨和经验分享、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肿瘤-颅内外沟通的外科处理、颅面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眶区的整复与重建、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思考、儿童鼻颅底肿瘤的治疗经验、跨颅底恶性肿瘤放疗技术的进展等内容进行精彩演讲。
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新方案
专场聚焦口腔癌患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与会专家通过分享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病理标准、影像标准等议题,探索新辅助治疗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李江、放射科董敏俊分别就口腔鳞癌新辅助治疗组织病理学评估标准和影像学评估标准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新辅助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来平结合病例展示和团队的最新III期临床研究,指出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有望在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达到保器官保功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彭纲、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内科薛丽琼通过对头颈鳞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的详细介绍,探讨了未来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李劲松结合团队的临床研究与临床经验,指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对各类型口腔鳞癌患者均实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探究更有效的药物剂量及联合模式亟待进一步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刘学奎从患者功能保存的角度,以晚期喉癌、晚期口腔癌为例,提出对于新辅助免疫应答良好的患者,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治疗强度,争取器官保全,提高生活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唐勇针对新辅助治疗阶段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了总结,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口腔颌面头颈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加强了各方合作、促进理念交融,推动了头颈肿瘤治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未来,希望在研究联盟的框架下,成员单位能汇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头颈肿瘤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丨口腔颌面头颈外科 赵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