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腮腺肿瘤和颌下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约为0.5-1.0/10万,手术切除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容易留下疤痕,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观乃至面部功能,很多患者有不少担忧。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卜寿山教授团队创新技术,通过在内镜下成功为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成功切除双侧腮腺肿瘤,这也是江苏省首例内镜下双侧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双侧腮腺肿大手术恐“面瘫”,内镜技术成功助力“消肿”
53岁的王先生患有双侧腮腺区肿物已有4年时间,最初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分期行双侧腮腺肿物手术治疗,需要留下两个约8cm的手术切口,并告知术后可能会出现面瘫的症状。面对这一情况,王先生犹豫不决,且当时的肿块没有那么大,因此他选择暂时放弃手术。
然而,过去4年间,肿瘤并未缩小,反而呈现增大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左侧肿物明显增大。因此,王先生决定转诊至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进一步诊疗。
口腔科主任卜寿山教授接诊了患者。患者的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腮腺内有占位,右侧大小为2.2×1.9×2.1cm,左侧大小为1.9×2.7×3.4mm,明确了肿瘤的增大。卜主任了解到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后,通过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内镜技术同期完成双侧腮腺肿物的切除,这一决策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后面瘫的风险,不用进行二次手术,治疗过程大为缩短。
听完卜主任的详细介绍后,王先生对手术的疑虑逐渐消失,最终决定接受治疗。入院后,王先生接受了相关检查,排除了手术禁忌。在入院的第二天,在麻醉手术科支持下,卜寿山主任带领团队,通过内镜技术从耳后发际单一切口入路,成功完成了同期双侧腮腺肿瘤的完整切除。手术耗时4个多小时,期间术中出血较少,面神经得以清晰显露并得到有效保护。
卜寿山教授团队开展手术现场
术后,王先生康复良好,面神经功能完好无损。这也是江苏省首次采用内镜下同期切除双侧腮腺肿瘤,手术的成功展示了内镜技术在腮腺手术中的优越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术后查房
“不痛不痒”反而隐藏大隐患,警惕腮腺肿瘤和颌下腺肿瘤
早期腮腺出现肿物,有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生长缓慢,因此经常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腮腺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没有特别疼痛感或者瘙痒等不适症状,由于生长缓慢,病程也相对漫长,变化不是很明显,这也是很多患者常常不能引起重视的原因。腮腺肿瘤会引发恶变,病程越长,恶变几率越大,因此必要时切除才能根治。
通常,腮腺肿瘤和颌下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临床检查可以发现肿块、面瘫、疼痛等症状,而影像学检查则能够明确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边界等重要信息。然而,病理学检查仍然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
在治疗方面,手术被视为治疗这两类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完整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尽管腮腺和颌下腺肿瘤的常规手术切口已经力求选择隐蔽切口,但患者术后面部、颈部仍然难免可见疤痕,而许多患者对此抱有担忧,追求更为美观的手术方式。
据卜寿山主任介绍,虽然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有20余年,但现阶段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手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得到成熟推广应用。近年来,内镜甲状腺手术已经得到较好的推广,因为甲状腺与下领下腺、腮腺相似,有隐蔽切口的需求,并且无自然腔隙,需要人工建腔,更重要的是技术相对成熟,对领下腺/腮腺内镜手术开展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因此内镜手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内镜辅助外科能够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减少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从最初的内镜辅助到逐渐实现完全内镜操作,内镜技术在保证安全切除肿瘤边缘和面神经保护的同时,避免了常规手术引起的颈部疤痕,为患者带来更为美观的治疗效果。
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腮腺肿瘤和颌下腺肿瘤虽然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其恶性率仍然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如内镜手术和神经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并发症有望减少,同时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有望提高。内镜技术在腮腺/颌下腺手术的发展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无手术专用涎腺内镜设备及操作器械,娴熟掌握该项技术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也很少。未来随着工艺技术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成熟,内镜技术可能在涎腺手术中逐渐普及。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朝着更为安全、有效且美观的治疗方向迈进。
通讯员 庄海 吴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