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年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积液一般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但并非血液或脑脊液。
分泌性中耳炎分类:
按病程的长短分3种:
3周以内为急性、
3周-3个月为亚急性、
3个月以上慢性。
也有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的∶凡病程长达8周以上者即为慢性。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因复杂,与多种原因相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
①机械阻塞: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癌;
②咽鼓管炎症:如细菌感染、咽鼓管自身功能障碍等。
2、感染:
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现中耳分泌物中可检出细菌DNA和细菌生物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检出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提示分泌性中耳炎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3、免疫反应:
由于中耳积液中的细菌检出率较高、炎性介质的存在,并检测到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疾病,抗原可能存在干腺样体或是咽部淋巴组织内。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耳痛
起病早期可有耳痛。小儿表现为哭闹不已、夜间发作较多,次晨耳痛减轻,一般1~2 天耳痛消失。成人耳痛大都很轻,或无明显耳痛。
2.听力下降
小儿大多表现为对别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看电视时要调大声量,学习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慢性发病者,逐渐会被察觉。
3.耳内闭塞感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人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按捺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
4.耳鸣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劈啪"声,或低音调"轰轰"声。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但若液体黏稠,或液体已完全充满鼓室,此症状缺如。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非手术治疗:
①急性感染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时间1周左右;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3-5天。
②改善咽鼓管引流:如鼻用激素、鼻腔减充血剂、促排药物、鼻腔冲洗、咽鼓管吹张等
手术治疗:
①:鼓膜穿刺术
②:鼓膜切开置管术
相关疾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鼻窦疾病.如鼻-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等。可根据具体病情行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
其中,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