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时34分首诊医生接诊,21时38分联合远程会诊,21时39分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2时溶栓完毕……面对紧急情况,连州市医疗总院星子镇分院日前仅用时26分钟便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胸痛救治一定要及时,快速识别胸痛,是启动胸痛急救生存链的第一步。”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梁智元表示,在该项胸痛救治病例中,从启动远程联合会诊为患者及时快速准确识别病征,到首诊医生的冷静专业的胸痛规范流程处理,凭借医护人员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医护快速响应
联合精准诊断
患者黄女士在7月21日19时30分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呈持续性伴有大汗淋漓,有头晕、全身乏力。当晚便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连州市医疗总院星子镇分院就诊。
21时34分由值班首诊医生接诊,从首诊马医生接诊到为该患者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仅用时5分钟。“当时发现该患者症状,立即就按照胸痛规范流程进行了处理。”负责首诊的是星子镇分院综合二科的马医生,在当晚的21时38分,马医生通过和上级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迅速启动远程联合会诊,集结上级医院医疗专家智慧,对病例进行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在21时39分就快速识别出该患者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症状,22时就为该患者溶栓完毕,随即转诊至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星子镇分院接诊时患者心电图
转诊上级医院后急诊复查时患者心电图
星子镇分院医务科科长唐柏熙表示,在该胸痛病例处理过程中,展现出了医护人员在对胸痛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及时性。
在确诊后仅用26分钟就完成了溶栓治疗,这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窗在发病后3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以内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总体原则是越早越好。
患者溶栓后转运至上级医院行造影显示血管已通。
其次,医疗团队的专业性也尤为重要。配合首诊医生的冷静专业处理,以及后续治疗团队的紧密协作,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且能根据上级要求,在发现病例第一时间启动胸痛规范流程,拨打一键启动电话呼叫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进行远程联合会诊,从接诊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到获得治疗的一系列动作迅速而有效,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创建胸痛救治单元
诊疗能力大幅提升
患者能在基层分院得到成功救治,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县域内医疗资源,着力推动提升片区内各分院医疗服务能力。
星子镇分院作为三大基层医疗区域中心之一,早在2021年9月成功创建胸痛救治单元,是广东省第一批通过验收的胸痛救治单元,正在筹建卒中、创伤救治单元,为基层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建立起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据统计,星子镇分院自2021年9月以来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填报平台上传患者数据160例,其中成功溶栓患者5例。
为保障院前急救能力,目前,星子镇分院院前急救队伍配置了10名院前急救医师,18名急救护士,2辆普通型救护车、1辆负压型救护车,车载设备配备了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心电图机,可视喉镜等。
“时间就是生命,胸痛、创伤、脑卒中的救治,基层分院的及时性救治能力十分关键。”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副院长潘国斌,前期对星子镇分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时就指出,依据病例表明,通过及时院前救治和介入治疗恢复效果良好。也正是依托连州市医疗总院组织医疗专家授课下基层,把先进的临床诊疗经验带到基层分院,让基层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到新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提升了诊疗能力,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好当地老百姓。
撰文:黄滢 通讯员 欧洁梅 刘楚健 黄伟杰
【作者】 黄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