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科健康 > 骨科

骨折的基本知识

作者:essmw   来源:   时间:2024-01-14 18:44:00

【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分类】骨折有闭合性、开放性骨折,有稳定性、粉碎性骨折之分。开放性骨折容易感染,粉碎性骨折难以愈合。

【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1.休克。2.发热 出血大,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在38度左右。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2)异常活动;(3)骨擦感。

【早期并发症】

1.重要血管、周围神经损伤 2.脊髓损伤 3.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于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2.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骨化性肌炎 6.创伤性关节炎 7.关节僵硬 8.缺血性骨坏死 9.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激化演进期——伤后6—8小时,由于内外凝血系统的激活,骨折断端的血肿凝结成血块。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达到临床愈合,一般约需4—8周。

3.骨痂改建塑性期——原始骨痂被板层骨代替,形成坚强骨性连接,需8—12周。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ray片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患者不能自行尝试,以免骨折。)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 儿童愈合快,老年人则慢。

2.健康状况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愈合慢。如糖尿病患者。

3.骨折的类型及数量 粉碎性骨折愈合慢,多段骨折愈合慢。

4.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如胫骨下段骨折、尺骨骨折、舟状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血运差,骨折愈合慢。

5.软组织损伤程度 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愈合慢。

6.感染。软组织或者骨质感染愈合慢。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骨折延迟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但仍有继续愈合的能力和可能性,针对原因经过适当的处理,仍可达到骨折愈合的标准。

【骨折不愈合】

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有假关节活动,称为骨折不愈合或骨不连接。

【骨折的治疗】

1.复位 2.固定 3.功能锻炼 4.药物治疗 5.饮食调养

*骨折的复位*

(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2.功能复位:骨折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所以患者朋友没有必要要求医生一定要把骨头对的非常到位,一意孤行地要求解剖复位,则加重周围组织的损伤,对于骨头的愈合及日后的功能恢复往往适得其反。

(二)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 2.切开复位

*骨折的固定*

一、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外固定者。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固定等。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

(1) 应在石膏下垫置枕头,抬高患肢,以利消除肿胀;

(2)观察石膏绷带固定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感觉和指(趾)的运动。如遇持续剧烈疼痛、患肢麻木、颜色发紫和皮温下降,则是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肢体受压,应立即将石膏全长纵形切开减压,否则继续发展可致肢体坏死;

(3)石膏绷带固定过程中,应作主动肌肉舒缩锻炼,未被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

二、内固定:切开复位后,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性,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一些并发症发生。

1.早期阶段

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则应进行功能锻炼。

2.中期阶段

即骨折3—4周,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3.晚期阶段

即骨折5周以后,骨折己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己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尽早使之消除。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药物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骨折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防治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贯穿骨折治疗的全部过程,可以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在骨折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药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折的愈合与功能恢复齐头并进,使患者获得痛苦少、骨折愈合快的效果。《普济方.接骨门》指出:“凡从高处坠下,伤损肿痛,轻者在外,涂敷可已;重者在内,当导淤血,养肌肉。”说明了药物治疗可分为外治、内治两类,如外用接骨膏和内服接骨散等。药物按辨证施治原则来选方择药,但重点应放在脏腑、经络、气血与筋骨等方面。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它通常分为三期用药。

  一、骨折早期(1-2周)── 宜破

  损伤后,经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气滞则痛,血瘀则肿。所以受伤早期,患者经常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淤血等症状。针对这种病理时期,《辨证录.接骨门》指出:“必须以活血祛瘀为先,血不活则淤不能去,淤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因此,骨折早期应采用活血祛瘀等方法。对于开放性骨折者可加用清热解毒药,预防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二、骨折中期(3-4周)── 宜和

  中期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散,但淤血仍有未尽,软组织内可有硬块,骨痂刚刚形成但不牢固。不可再用破法,否则易伤及正气。故以调和为主,采用和营续骨等方法。可使促进骨折部的骨痂加速生成,更有利于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

  三、骨折后期(5周以后)──宜补

  骨折已连接,经络疏通,瘀血已去,但筋肉萎缩,肢体乏力,脾胃虚弱。此时应益气补血、补益肝肾等方法。可促进骨痂生成更加牢固,恢复往日的正常功能。

郑重提醒:医学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共号(谈骨论津)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