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医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据医院官网2015年12月信息显示,医院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3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形成了以综合诊疗为特色的13项专业优势。同时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90余万人,收容19.8万人,手术近9万例。医院拥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 2017年11月11日下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名列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以下是详细介绍:
- 历史沿革1:
- 医院前身是军委直属机关医院,红色血脉可追溯至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1953 年 8 月 5 日,在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开国元勋的亲切关怀下正式组建。1954 年 8 月 4 日改称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1957 年 6 月 6 日改为解放军总医院,1958 年 11 月 4 日成立军医进修学院(2012 年 4 月更名为解放军医学院)。2018 年 11 月 2 日,新调整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宣告成立,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医院规模:
- 院区分布广泛:下设第一医学中心(原内科、外科临床部,医技部、门诊部)、第二医学中心(原南楼临床部)、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 304 临床部)、第五医学中心(原 302、307 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总参总医院)、海南医院、京东医疗区、京南医疗区、京西医疗区、京北医疗区、京中医疗区、研究生院等单位。
- 医疗资源丰富:共设 165 个临床科室,233 个护理单元,编制床位众多,能够满足大量患者的就医需求。
- 学科建设:
- 学科实力强劲:拥有 21 个临床医学部、8 个国家重点学科,3 个军队 “双重” 学科,5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 7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6 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61 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
- 优势学科突出:在老年病预防和预警干预系统研究、耳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衰竭支持新技术系列研究、烧伤整形医学研究与治疗、骨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治疗、肾病研究与治疗、肝胆疾病精准外科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领先优势。部分科室如病理科、超声科、骨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等在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 专家团队:
- 人才汇聚:汇聚了众多知名专家和优秀的医疗人才,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其中不乏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4。
- 教学相长:作为全军唯一的医院办学单位,承担国家、军队赋予的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和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为军队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1。
- 医疗设备:
- 设备先进精良:配备了全球领先的第五代射波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数字血管造影机、回旋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 CT、术中磁共振、PET-CT、PET-MR、术中放疗系统、钴 60 治疗机等近 6 万台套高精尖医疗设备,总价值近 70 亿元,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丰硕:医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众多重要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3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37 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24 项。
- 社会责任:
- 应急救援先锋:在唐山、汶川、玉树、雅安地震和天津港大爆炸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完成了历次应急救援任务。
- 医疗保障出色:在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方面,如北京奥运、中非论坛、武汉世界军人体育运动会、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 健康扶贫积极:积极参加扶贫攻坚,对口帮扶数十家老少边穷地区医院,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