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有着一位九旬老人,老人因为上了年龄,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经检查最终被认定为脑萎缩,他时常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来,但是奇怪的是,老人却对几组数字记得十分清楚,经常小声囔囔着“27,81,241”,起初,儿女们并不在意,但是父亲经常念叨,并且每次都一字不差。
2018年,当地政府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数字”谜团终于浮出水面。
那么,这一串经常被老人嘟囔的数字有何特殊含义?老人又是什么身份?他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出身贫苦志向远大
老人名叫宋良友,1928年,出生于安徽的一个贫农家庭。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们的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的,当时要吃一顿饱饭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情,更别说穿上暖和的衣服,宋良友从懂事起,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但是从小宋良友的父母特别注重对他的教育,男孩子要勇敢有担当,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对于当时中国的青少年来说,只是奢望,10岁的宋良友亲眼目睹了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魔鬼的刺刀无情的杀害我们的同胞,群众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日寇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宋良友的家乡也没有幸免,这个时候,一支人民队伍出现在他的家乡,这就是八路军,他们帮助村民赶走日寇,并且不收村民一针一线,深受群众爱戴,小小年纪的宋良友也想参加这样的队伍,但是,仅有10岁的他被部队报名处拒绝了。
后来,宋良友年纪稍大一点,就到了地主家做长工,贴补家用。起初还好,能吃顿饱饭,还能为父母减轻负担。
时间一久,地主就显现出丑恶嘴脸,不断克扣长工工资,甚至在让他们吃剩了好几天带着馊味的饭菜,如果遇到反抗,就对他们拳打脚踢,不把他们当人看。
宋良友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在消耗他的生命,他一直想要参军,保家卫国,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但是,还没等到他参军,日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宋良友高兴地同时又有些许沮丧,还没有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梦想。
不久,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军征兵的消息很快传到宋良友耳中,宋良友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毫不犹豫地告别家乡参加了解放军。
在参军之前,宋良友和家人商量时,家里人完全同意他的决定,母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既然要参加解放军,无论何时都要以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责任,做个好战士,”但是,毕竟是上战场,母亲还是又交代了一句:“战场上刀枪无言,保护好自己,我和你爹等你回来。”
英勇作战显神通
宋良友如愿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入27军81师241团,这正是开篇老人不断嘟囔的一组数字,正是他在部队的番号。
入伍新兵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才能上战场,宋良友在参加训练时,特别认真,他知道只有认真训练,才能在战场上多杀敌人,劳苦大众才能早一天得到解放,于是,训练的射击、格斗、突击技巧他都夜以继日的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在训练中,他也练就了强大的心理,遇到困难不后退,敌人也是人,我强他就弱。
上海战役的打响,宋良友的部队集体奔赴前线,这一战是宋良友的首战,战场上,他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枪林弹雨、刀枪火海,虽然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但是宋良友并没有害怕,在班长的带领下,他扛起机枪冲在队伍最前线,敌人被宋良友及其他战士打的晕头转向,节节败退,最终,宋良友所在队伍取得胜利。
正是在战场上英勇表现,入伍没多久的宋良友被破格提拔为班长,之后,宋良友队伍跟着大部队南征北战,解放了很多地区,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50年,美方越过三八线,不断出现武装冲突,矛盾升级,人们流离失所,朝鲜战争一触即发,中朝只有一江之隔,所谓唇亡齿寒,经中央集体决议,我方志愿军决定援助朝鲜,保家卫国。
志愿军们积极配合朝鲜人民作战,初战首捷,但是损失惨重,为了尽快将美军部队赶回到三八线以南,缩短战斗时间,减少战士们的伤亡,我军迅速制定了第二次作战方案。
宋良友所在部队就参与此次战斗,当时的第9兵团因为作战勇猛,战斗力超强,被称为第三野战军王牌部队,但是因为任务紧急,部队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宋良友及战友们仅穿着一件薄棉衣就被列车仓促开赴朝鲜战场。
11月的朝鲜已经冰天雪地,温度低至零下36度,部队的后勤部门装备不充足,战士们就穿着薄棉衣进入了高寒地区的朝鲜北部。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第9兵团战士大多数都被冻伤,别说是作战,就是在那站几分钟,就会被冻得浑身僵硬,寸步难行,有名的“冰雕连”就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
但是,我方志愿军从没有一人喊苦喊累,每个人都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趴在将近零下49度的雪中,手握钢枪,只待一声令下全力出击。
就在这时,宋良友有所在27军81师241团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在长津湖北部集结,对战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步兵7师31加强团,这个队伍是美军作战力极强的部队,这支队伍屡屡在一战二战立功,不仅士兵作战经验丰富,美军还为他们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这样一支队伍,要想胜利,可以说是要经历一场恶战。
但是中国战士又怎么会被这样的困难吓倒,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在总司令的一声令下,抗美援朝最为惨烈的长津湖之战拉开了帷幕,这时,潜伏在雪堆里许久的战士们从四面八方一跃而起发起冲锋,此时,作为突击队队长的宋良友一个大跨步,冲在最前锋,目标是在公路上的美军。
双方激战过程中,宋良友发现很多战友因为长时间潜伏,杀敌过程中身体已经不受控制,倒地不起,最后被冻僵冻死,成了一座座冰雕,还有的战士拖着已经冻伤的双腿奋力作战,宋良友的指导员、排长都在战斗中接连牺牲,最后宋良友发现和他一块冲锋的战士仅有几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长的宋良友必须承担起指导员连长的责任,他对战士们说:“敌我差距悬殊,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智取,不能硬功,只有保证弹药充足,才能奋力一搏。”
宋良友带着战士们潜伏在不远处攻击敌人,拼尽全力和敌军决一死战,就这样,在阵地上和敌军僵持了3天3夜,打退敌军十几次进攻。
11月30日,气急败坏的敌军为了尽快突围,拿下我方坚守高地,转守为攻,大举发动进攻,飞机大炮齐齐上阵,步兵连队数次冲刺,战场上瞬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就在这时,宋良友遭受了生死一线的一次负伤。
在长津湖新兴里的一个小村庄,敌我双方开始了展开了残酷的高地争夺战,宋良友看到战士们一批批倒在自己身边,宋良友决定一定要为战友报仇,绝地反击,他端起冲锋枪一通扫射,因为太过专注于与敌人的战斗,一颗炮弹落在他的脚边,伴随“轰”的一声,爆炸开来,接下来被猛烈地冲击波冲击掀翻在地,霎时间,他只觉得自己头晕眼花,意识不清。
到了晚上,昏死过去的宋良友被一声炸弹声惊醒,缓缓睁开眼睛,只觉得腹部巨疼无比,他顺手摸了一下,才发现血流不止,原来是炸弹爆炸时就炸开了一个苹果大小的洞,这时,他顾不了什么,将裤子往上提,腰带扎起流血的窟窿处,凭借着记忆的方向,爬回了营地。
宋良友回到营地后,还在担心前线的作战情况,于是,他只是让战友简单地帮他包扎好伤口,就返回了阵地,继续作战,但是宋良友因为伤势过重再度昏迷,这时,我方援军也很快赶到阵地,战士们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肚子上缝了无数针,3天后,终于将宋良友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从此他的肚子上就留下了深深地疤痕,是他革命的勋章。
新兴里之战,我军大获全胜,曾经名声大噪的“北极熊团”被全团歼灭,因为宋良友在战场上指挥有方,英勇善战,被授予一等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由于宋良友伤势过重,组织让他在医院疗养,但是他却在半年后重返战场,加入战斗。
后来,宋良友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他再次展现了自己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的精神,突围战中,成功带领战士突围,再立一等功,此外,他还立过三等功、四等功数次,勋章无数,是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
功成身退不忘番号
1954年,宋良友复员回家,回到家乡的宋良友在政府的安排下当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十几年如一日,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工作中的他就像在战场上一样,什么都冲在最前面,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勤劳的火车头”,火车要想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宋良友就是这个火车头,在他的带领下,全班采煤量月月位于榜首。
从回到家乡,宋良友“藏”起自己的所有奖章和功勋,工友和家人们都只知道他曾经是个军人,却不知他是多次获得一等功的战斗英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战场上受伤无数,身上有20多处伤口的宋良友身体每况愈下,工作时身体的病痛时常发作,无奈,宋良友申请了退休。
退休后的宋良友经常在小区院子里,一坐就是很长时间,有同龄人在一起聊天时,他总会回忆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他总是说:“整个队伍就我回来了,我的战友们呐全部牺牲了,如果他们还活着...”每次说起都眼含热泪。
晚年的宋良友头脑越来越模糊,家人不敢再让他自己出门,怕他走丢,甚至很多时候连子女都不认得,经过多方求治,才知道宋良友得了脑萎缩,病情越来越严重,说话都成为障碍。但是他却经常嘟囔着一组数字“27、81、241”,起初,子女们并不在意,后来因为老人经常说,引起了子女的注意,正值全国老兵信息普查时期,子女将这串数字告诉普查人员,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串神秘数字正是老人在部队里的番号: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随之老人的身份曝光,他竟是一等功臣,战斗英雄,战功赫赫的老兵。
采集信息的主人马华伦看到宋良友的采集信息,无比震惊,又调查了几十年前的档案,档案中确实记载着宋良友信息,上面赫然写着:“一等功两次。”后来,宋良友的事迹震惊军区,首长们纷纷来探望这位低调的战斗英雄。
宋良友老人一辈子不贪功名利禄,一片丹心报国家,虽然已经看不到您英勇的身躯,但是您的灵魂永驻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