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哥喜欢看球赛,每逢有重要比赛,就会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一起看比赛。
这天凌晨2点钟,张大哥和朋友们一边喝着酒、抽着烟,一边看着电视上的直播比赛,激动的时候还会互相击掌庆祝。突然,张大哥感觉自己头痛得厉害,手抬不起来了,张嘴说话也发不出声音来。朋友也发现了张大哥的异常,赶紧将其送到医院。
经过医生检查诊断后,张大哥被确认为“脑卒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脑中风”,好在送医及时,张大哥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也没有留下后遗症。
但张大哥想不明白,自己才刚刚40岁,平时就血压有点偏高,但也没到吃药的程度,怎么正值壮年,就得脑中风了呢?这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
其实,脑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35岁以下发生脑卒中的青年人占总数的9.77%,且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脑卒中排在第一位。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致残率高达70%左右。
脑中风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哪些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发病症状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今天1药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致病因素,更好地预防这种疾病。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
这两种类型的脑中风发病原理是有区别的。出血性脑中风也叫脑出血,是血管突然破裂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说话困难、四肢麻木、视力障碍等。
缺血性脑中风也叫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 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发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受损、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说话不清等。
中国发生的脑中风中,70%属于缺血性脑中风,30%属于出血性脑中风,但这两类也不是完全独立的。
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同时存在这两种脑中风,就是一个患者在发生一次脑中风时,大脑里的血管一部分发生了阻塞,一部分出现了破裂,这种病例叫做“混合型脑中风”。
脑中风的显著特点是: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脑中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即使活下来也有很高的致残率,而且治疗费用很高,一次脑中风的人还有二次脑中风的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要想预防一种发病率高的疾病,就要充分了解这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脑中风的致病因素
脑中风的疾病因素主要分为:可干预性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因素。可干预是指通过调节可以将这些危险因素降低,消除或者延缓疾病的发生;不可干预是指无法改变疾病的发生。
可干预性致病因素
脑中风可干预致病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这些疾病可以增加脑中风的发病率。生理因素包括:吸烟、喝酒、熬夜、不合理膳食、肥胖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不可干预因素
脑中风的不可干预因素主要是年龄、家族遗传史。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会逐渐老化,发生破裂和阻塞的几率增高,脑中风的发病率相应就会增加。脑中风还受到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有家族遗传史的人,也要更加注意预防脑中风。
及时治疗脑中风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脑中风如果及时得到救治,治愈率是很高的,但目前我国脑中风患者的现状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约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居民对脑中风这种疾病的认知有限,没有在症状发生时给予重视,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情被延误,导致残疾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如何抓住脑中风的黄金抢救期
1药网给大家分享国际上通用的公众自我识别脑中风的5个方法:
1.看一张脸是否对称,脑中风的患者会出现脸歪口斜的症状,这是脑中风发生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的临床症状。
2.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的现象,如果患者胳膊抬不起来,就可能是脑中风。
3.是否说不清楚话,或者无法说法。
4.走路时身体是否能保持平衡。
5.眼睛是否能看清东西。
如果患者出现脑中风的症状,比如脸歪口斜、四肢麻木、说话不清、视力障碍等,家属要第一时间拨打120,说明病情等待急救。
切忌自行去医院,因为脑中风病程进展很快,脑细胞缺血超过5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死亡,脑中风的抢救就是一场与死亡的赛跑。如果患者去的是没有脑中风急救能力的医院,会耽误急救时间,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脑中风高风险人群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脑中风高风险人群呢?前文阐述了脑中风的两大致病因素,可以对照这些因素看看自己占了哪些。
根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显示,在脑中风的高风险因素里,高血压是首要因素,其次是抽烟,这两个因素引发的脑中风占比高达80%左右,然后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
如果有脑中风家族史,又患有高血压,还长期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患上脑中风的几率就会特别高。
怎么预防脑中风
要预防脑中风主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1.合理膳食
开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合理摄入蔬菜和水果,注意营养均衡,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忌酒,坚持健康饮食理念。
2.适当运动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周应至少有3-5次持续30分钟的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经常久坐的人,建议每坐一个小时后,就起来走动3分钟,舒展一下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3.注意天气变化
《神经病学》的一篇研究成果显示,极端气温(热浪或寒潮)会显著增加脑中风的风险,与正常气温相比,热浪和寒潮可使居民脑中风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4%和45%。
特别是寒冷的天气会导致人体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出血性脑中风的病发。
4.保持情绪稳定
不良情绪比如焦躁、暴怒、悲伤等情绪无法控制时,就会影响血压的稳定,从而诱发脑中风。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切忌大喜大悲。
脑中风发病突然,病程进展快,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掌握急救知识,还要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远离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