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胃九病”,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轻或重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在各种胃病中更是高居首位。上周我们也系统讲解了胃炎的类型。(详情请戳胃黏膜自述:胃好不好,看我就知道了!)今天,就跟着消化君来了解一下,如何区别“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01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
0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01
急性胃炎: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如沙门氏菌属、嗜盐菌感染等;可由物理性因素引起,如进食过快或食入过烫、过冷的食物等;化学性因素,如误入强酸、强碱、高浓度的水杨酸盐类、金霉素、酗酒、吸烟等引起。
02
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持续存在,可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向胃癌方向发展。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是有一定联系,急性胃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从而会导致慢性胃炎。
01
急性胃炎:主要症状是急性发病,很短的时间内会恶心呕吐、胃痛。若伴随急性肠炎,就会出现下消化道的症状,如腹泻、腹痛,甚至严重的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02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有上腹隐痛、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反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胃黏膜有糜烂的患者可表现为呕血、黑便,长期少量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01
急性胃炎:起病急,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
02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多有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往往是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01
急性胃炎:主要是采取对症疗法,去除致病因素。一般在经过补液、饮食控制与充分的休息后短时间内可自愈。急性胃炎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效果较好,病程常与年龄、机体免疫力、病原体毒力等有关。
02
慢性胃炎:由于慢性胃炎常常是急性胃炎转化而来,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且预后效果通常不够理想,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甚至会发生癌变。慢性胃炎的治疗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内镜及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
胃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是急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部分。
①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根除治疗。
②戒烟禁酒、饮食有规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易消化食物。
③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④尽量避免服用一些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在平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可减少胃炎的发作频率。我们应通过合理的饮食措施,养护好肠胃,积极预防胃炎。如果得了慢性胃炎,还应查杀幽门螺旋杆菌,及时安排胃镜早筛,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降低胃炎的癌变率。
内容来源于消化专家说公众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