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特发性膜性肾病,其中大约有5-30%(各家医院统计数字有差异)的患者也是能够“自愈”的。
看上去来势凶凶的微小病变肾病(多会出现高度水肿与尿量减少等表现),其实也有大约5-10%的患者能“自愈”。
等等,还有其它能够“自愈”的肾病,这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是不是说那些能够“自愈”的肾病就不用管了?当然不是,如下这些措施仍然需要。
1.纠正高血压
在如上能够“自愈”四种常见肾脏疾病中,急性肾炎与IgA肾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而膜性肾病与微小病变肾病则不太容易出现高血压。只要出现高血压,无论是哪种肾病,都应该及时加用降压药,并将血压降至正常。急性肾炎首选钙离子拮抗剂与利尿降压药,即地平类与噻嗪类药物;IgA肾病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类降压药,即沙坦或普利类药物。
2.适当利尿与减轻水肿
急性肾炎、膜性肾病及微小病变肾病等疾病在起病时,都会出现水肿,甚至出现明显尿量减少,有些并发症可能与此有关,如高血压与急性肾损伤等。可选择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或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 (如螺内酯)。使用利尿剂,并不是为了在短期时将水肿完全消退,而是为了减轻水肿与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3.防治其它并发症
除了高血压与急性肾损伤之外,那些能够“自愈”的肾脏疾病还可能出现其它多种并发症。如急性肾炎还可能并发心力衰竭与脑病,如膜性肾病还可能并发血栓与栓塞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微小病变肾病还可能并发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等。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相关化验检查,都应该给予相应治疗,包括抗凝、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治疗感染等。
4.定期检查与随诊
并不是说患了如上四种肾病中的一种都能够“自愈”,而是应该先对具体患者做一个评估与初步判断。以膜性肾病为例,经全面检查与评估之后,该患者并非属于“低危”或“中危”人群,那就不考虑该患者能够“自愈”,而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经评估之后,就算认为有“自愈”可能,在如上治疗的同时,也应该定期检查与随诊。若出现病变加重或恶化,则还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结语:确实能够“自愈”的肾病,通常情况下也是需要治疗的,但绝不能过度治疗。原本认为有可能“自愈”的肾病,随着对病情的观察与了解,也可能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一句话:即使能够“自愈”,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