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因此,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
一、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常看以下几个部位:口唇: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鼻子: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二、脾胃与五脏的关系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脾肺是母子关系,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三、脾胃生病的起因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肝不郁,则脾不虚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养脾的六个要点要记牢1. 食物喜温燥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2. 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3. 勿过食生冷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阳虚或者脾胃虚寒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4. 养脾捏脊法捏脊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发热为止。捏脊方法: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要懂“捏”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要点如下: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五、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取穴方法: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处。按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按压100-200下左右,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先右脚再左脚。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方法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六、南怀瑾脐贴很多人脾气虚是因为湿气重造成的,脾“喜燥恶湿”,湿气困脾会导致脾虚,所以我们健脾的同时先要祛湿。南怀瑾脐贴是南怀瑾大师公开的一个道家秘方,方子虽然简单,但却可以一方调多病,被世人俗称“万病方”。功能主治:针对脾肾阳虚导致的怕冷,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虚火上炎导致的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敷涌泉),肾阳不足导致的小便清长,脾虚导致的小腹肥胖都有着不错的效果。主要成分:花椒、艾绒、桂圆打成粉成丸使用方法:晚上睡前敷在肚脐上,早上取下来。简单方便且非常有效。不但可以祛掉湿气,还可以温补脾阳肾阳。南怀瑾脐贴:身体代谢周期为三个月,所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每盒用一个月,我们买二送一,实发3盒。
南师肚脐贴
通经活络、排寒祛湿
调理肠胃、帮助减腹
趁着天时,好好的调理脾胃吧!
理疗师大全
微信号:zhw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