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听到甲亢这个词,甲亢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那么甲状腺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呢?
近年来,甲亢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据了解,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药物治疗相对简单易行。但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易发生不良反应,应给予重视。
甲亢患者除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之外,保持日常的健康饮食习惯也是根治的基础。
什么是甲状腺?有什么功能?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器官,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两侧,重约20-30克。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女性经期/孕期健康、男性性功能、心脏功能、血糖/血脂/蛋白质的合成、电解质及维生素的代谢等。
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
什么是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带来的一种疾病。我国临床甲亢的患病率为0.8%,其中80%的甲亢是由于Graves病(GD)引起的,后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多个器官组织,所以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涉及多个器官组织,表现形式不甚相同。有的患者急性发病,呈“暴发型”,在数日内即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严重剧烈的精神创伤后。有的患者发病缓慢,患者不能说出确切发病的日期,起始症状也各不相同。
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包括:怕热多汗、失眠乏力、消瘦、食欲亢进、易激动、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心跳快等。
可伴有周期性瘫痪(常表现为发作性肢体无力),在亚洲青少年男性中比较多见。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手臂上举无力(这和近端肌群被消耗有关)。大部分Graves病患者常出现颈部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表现为颈部变粗,无压痛。还有部分患者会有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眨眼减少)等表现。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哪些?
抗甲状腺药物(ATD)的作用是抑制甲状腺合成激素。包括硫脲类和咪唑类两类。硫脲类包括丙硫氧嘧啶(PTU)和甲硫氧嘧啶;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他巴唑)和卡比马唑(甲亢平)。
药物治疗是甲亢治疗的基础治疗,但单纯药物治疗的治愈率较低,复发率高达50-60%,而且用药时间非常长,临床上很多患者吃药2-3年依然没有康复。
应警惕哪些药物不良反应?
进行药物治疗的甲亢患者,必须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这些副作用包括:
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因为甲亢本身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在启用ATD之前,应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3.0×109/L时不宜起始药物治疗。
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初始治疗1-3月内,治疗初期应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严重者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除了定期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监测患者的发热、咽痛等临床症状尤为重要。粒细胞缺乏可以在数天内发生。白细胞<3.0×109/L或者中性粒细胞<1.5×109/L时应该停药。
②皮疹:发生率约为5%。轻度皮疹可以给予抗组胺药物或者换用另一种ATD,严重皮疹反应必须停药,不能换药。
③中毒性肝病:PTU和MMI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0.4%。有30%患者服用PTU后出现转氨酶升高,其中4%的患者转氨酶可以高达正常上限的3倍。
PTU的肝毒性是损伤肝细胞,通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MMI的肝毒性则是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少见,通常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所以ATD治疗前后需要监测肝功能,但肝损伤仍难以预测。
④血管炎:PTU可以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小血管炎,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发生率增加,特别是亚洲患者多见。
⑤MMI和PTU致胎儿皮肤发育不良、畸形等影响,发生率为2%-4%。
药物除了有副作用外,还存在停药就复发的情况,所以对于甲亢的治疗千万不要盲从,选择一所有实力有经验的医院是前提,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是康复的保障,药物治疗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甲亢的治疗也更趋于微创化,多模态可视消融术的出现,给了甲亢患者更多的选择。
多模态可视消融术通过1.6mm微波离子消融针精准介入到甲状腺组织内,通过高温将部分甲状腺组织灭活,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等同于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但是多模态可视消融术是无创的,且更加精准,不会出现术后甲减的情况,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具体选择什么治疗方式,要在医生面诊之后,根据自身情况来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