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主页 > 内科健康 > 内分泌科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作者:147小编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0-17 07:21:17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过去40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达到11.2%。公众的印象中,这是一种中老年病,但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甚至还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而在患病人群中,治疗率仅为32.2%。

记者|印柏同

编辑|王海燕

当年轻人患上糖尿病

从今年3月起,王琳(化名)会在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的中午,给自己戴上血糖监测仪。站在卧室的全身镜前,她首先要找到自己大臂外侧脂肪最多的地方,随后用酒精棉擦拭,用一根1厘米的钢针,快速插进皮肤,把一根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软针插进皮下。随后的半个月里,这根软针会把王琳的血糖数据,实时传送到手机APP中,供王琳参考。

王琳使用的血糖检测仪,在糖尿病群体是最常用的仪器。王琳是今年1月注意到身体异常的,当时公司体检,她查出“空腹血糖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王琳吓了一大跳,2月份去了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特意挂了专家号复诊。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1)

纪录片《单一生食:三十天逆转糖尿病》剧照

在全是中老年人的候诊厅里,25岁的王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最后的检测报告是残酷的,王琳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为13(mmol/L)和22(mmol/L),几乎超出诊断值(空腹血糖值≥7.03(mmol/L),餐后2小时≥11.13(mmol/L))一倍,即使在中年人群中也不算低。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是人体日常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正常人的血糖,其生产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内。因此,血糖是筛查、诊断及监测糖尿病、低血糖等多种糖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指标。一个人如果满足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或者葡萄糖负荷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的其中任意一项,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告诉本刊,按照致病机制,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属于自身免疫疾病,通常在病毒感染后,诱发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全年龄段T1D(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年,0~14岁人群为发病高峰群体,发病率达1.93/10万人年。

2型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下,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损伤造成的疾病,更多与后天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关。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而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报告,过去4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

过往,王琳对“血糖“这个单位值毫无概念。95后的她已工作三年,如今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大厂任职,周六经常加班,日常三餐则靠外卖。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感觉需要减肥了,王琳会计算一下食材热量,却很少注意食物中的含糖量。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2)

《二十不惑》剧照

王琳吃甜食,她高二开始患上抑郁症,发现甜食就像兴奋剂,总能让心情好一点。此后,她几乎用喝冰红茶、可乐代替了喝水,奶茶流行后,每天则至少一杯,偶尔拿巧克力当饭吃。这样的生活,她持续了至少8年,最终诱发糖尿病。

今年32岁的金晓宇已患糖尿病4年,其发病同样跟生活习惯有关。从小到大,金晓宇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是班级篮球、足球比赛的主力,还常获得校运动会田径短跑的冠军。但由于工作有应酬,他几乎每天两顿酒局,同时顿顿不离面食,从早上淀粉勾芡的浓厚胡辣汤,到泡馍、面条,他以前从没意识到,这样的碳水食物,都是葡萄糖的重要来源。确诊前一段时间,他还爱上了冰红茶饮料,虽然选的低糖,但几乎拿来当水喝。

金晓宇的母亲已有近10年的糖尿病患病史,但他只知道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有很多并发症,比如会烂脚、伤口不好愈合等,却从没意识到当自己频繁口渴、上厕所时,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

按理说,王琳对糖尿病并不陌生,她的爷爷和外公都是糖尿病患者,都因此去世,她妈妈也血糖过高。王琳知道糖尿病会遗传,所以很早就认定,自己在40岁以后肯定会得糖尿病,但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25岁就确诊。其实前两年的单位体检中,王琳就注意到,体检报告单上写着血糖值和尿糖值异常,但除了5年中胖了20斤,她从未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所以完全没引起重视。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3)

《急诊科医生》剧照

隐秘的疾病

在王琳过往的印象里,糖尿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慢性病。她记得,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外公,生前每顿饭都喝两杯酒,烟也抽得凶,但老人在因糖尿病肾衰竭之前,除了身体有些消瘦,一直都算硬朗。

直到自己确诊糖尿病后,王琳捧着电脑查阅了资料才发现,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无法治愈,且随着年纪增长和患病时间增加,甚至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足而截肢,完全不是王琳自认为很熟悉的糖尿病。

王琳对糖尿病的认知,是大多数患者的缩影。正因为这种忽视,糖尿病在我国呈现出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前,对它毫无察觉。而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在2015-2017年全国第8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有54%的糖尿病患者未确诊,也就说确诊率不到一半。

郭晓蕙则告诉本刊,糖尿病可以分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中晚期三个阶段。其中糖尿病前期阶段,各血糖指标还介于正常值和诊断值范围,除了体内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水平增加,身体一般不会表现出其他异常。理论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自身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回到正常状态。这也是推迟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时机。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4)

《手术直播间》剧照

但郭晓蕙观察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不少都是出现了急性并发症,才到医院看病。这些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通常都是先送急诊,检查发现得了糖尿病。而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这一阶段的患者,因为体内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且尿糖过高(一般血糖值在10以上),会往往会出现另一个典型症状,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和体重减少,简称“三多一少”。不少患者会因此到医院检查的,但同样已错过了糖尿病治愈的时期。

郭晓蕙说,年龄超过40岁人群、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爱久坐,不运动人群,都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为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她建议,公众应了解,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定期做血糖检测。

王琳确诊时,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糖尿病阶段。她的空腹血糖值已达13 mmol/L超过诊断值一倍,医生告诉她,“这种数值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很差,如果测尿糖肯定是四个加号,甚至有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如今,王琳每天需要是把血糖浮动范围控制在4(mmol/L)-10(mmol/L)之间,这也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为此,她曾几乎彻底戒掉碳水,每一样带甜味的食物,会使她的血糖升高多少,也烂熟于心,例如,一根香蕉会让她的血糖值从空腹前的6,飙升至10,是绝对不能吃的。此外,王琳还需要服用一款叫二甲双胍的药片,每天两次,饭前服用。

为了记录自己的控糖之路,王琳曾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出乎她意料的是,很多20多岁的网友给她发来私信,讲述自己的糖尿病患病经历。甚至在一条王琳置顶的帖子中,300多条留言中,半数以上都是像她一样,年纪轻轻就诊断为糖尿病的年轻人。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5)

《亲爱的自己》剧照

郭晓蕙告诉本刊,20年前,她接诊的糖尿病患者,还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但现在,她的患者中,约五分之一都不到30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组织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则告诉本刊,近些年来,他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初中年龄段甚至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部分还有高血压。

“20年前,我们内分泌代谢学界规定,45岁以上是2型糖尿病高危年龄,在2003年左右,出现年轻化趋势后,我们又把高危年龄定位在40岁。但随着糖尿病低龄化趋势的加剧。目前,有专家认为糖尿病的高危年龄可考虑下调至35岁。”郭立新说。

被打乱的人生与治愈

目前为止,对于糖尿病病患者来说,所谓治疗,只能靠持续的自律或药物治疗维持日常生活。过去半年,王琳改掉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她开始逼自己多喝水,减少了喝奶茶的次数,点咖啡也不再加糖加奶。绝大多数时候,她的血糖峰值都成功控制在了10(mmol/L)以内。

但糖尿病还是改变了王琳的很多人生设想和计划。王琳以前一直想组建新家庭,结婚生子,如今考虑到糖尿病的遗传机率,她选择放弃这个选择。另外,王琳的事业进取心一直很强,经常主动加班,但如今,由于吃药的原因,她发生过两次低血糖,一次倒在仓库,一次倒在校园招聘会现场。王琳感觉得到,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印象,很多重要的活,同事都不太敢安排给她,她甚至担心,自己在职场中会被优化。

而在社交平台和同龄人私信的交流中,王琳能感觉到,大家对糖尿病最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毕竟确诊糖尿病不是痛苦的终点,而是各种可能痛苦的开始。到了中晚期,糖尿病可能引发各个器官的衰竭,甚至造成眼底神经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甚至失明,严重的糖尿病足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截肢。金晓宇的眼底,就已经查出有神经病变的迹象,如不控制,会有失明的风险。王琳则想过,自己这个年纪得了病,将来自己会不会都拿不了几年退休金。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6)

《我在北京挺好的》剧照

郭晓蕙告诉本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主要原因,正在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本质上都是血管中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的血管堵塞或病变。就像一个水果浸泡在过高浓度的糖水中,果肉里的水会渗出来。”

从致病机理上看,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大血管病变,另一种是微血管病变。由于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大部分器官都有因高血糖,发生衰竭和病变的可能。

所以,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关键还是控制血糖。

而在控制血糖上,年轻人的情况和老年人又有所不同。郭晓蕙告诉本刊“年轻人更多是环境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而老年人更多和他们本身胰腺的衰老或遗传因素叠加有关。对老年群体来说,胰岛素分泌不足,更多是因为人体衰老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损伤,进而无法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因为胰岛β细胞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弱,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在传统观念中,多是老年人得的原因。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四分之一都患有糖尿病。而他们的治疗,往往需要体外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7)

《漫长的季节》剧照

而年轻人患糖尿病,更多是外界因素,由于糖摄入量过多,导致胰岛β细胞长期高负荷运转进而造成的损伤。因此,只要减少糖量的摄入,就相对容易改善。就拿肥胖这个因素来说,对于大部分患二型糖尿病的年轻人,体重下降5%,血糖就有可能恢复到正常值,如果体重下降10%,血糖缓解到正常值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以上。因此,如果严格控制好生活方式,不依赖注射胰岛素,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今,为了控制饮食,金晓宇推掉了大量不必要的饭局,并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坚持跑步、健身。他还跟女友开始探索适合的饮食方案,因为糖尿病人是“千人千糖”,相同食材,不同人吃,升糖量不一样。为了找到替代碳水的主食,金晓宇会把杂粮和大米掺杂在一起煮,最后发现,1:1的配比,对他的血糖最友好。

在改善运动和饮食后,2021年12月份,在医生的允许下,金晓宇停掉了日常的胰岛素注射,并在2022年4月份停掉了所有药物。如今,只靠规律的饮食和锻炼,金晓宇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虽偶有浮动,但短期内不会再引发严重后果。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8)

《听见她说》剧照

不过,郭晓蕙强调,这种达到正常标准值的情况,并不是治愈。“仅从血糖值看,患者已经恢复到正常值,达到了逆转的效果,但为了避免让公众觉得好像是治愈了,我们业内专家更愿意用缓解这个词去描述。即患者还是需要控制好饮食和生活,才能维持在这样一个健康状态,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值依然会出问题。”

排版:孙孙Boy / 审核:然宁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图9)招聘【新媒体运营】啦!岗位要求:2—3年或以上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小红书内容运营经验,有强烈的想搞点事的愿望,执行能力强。(其他岗位详情请戳链接)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