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流产、胎停、试管种植不成功!很多女性反复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以及生化妊娠(受精卵没有成功到子宫内膜着床,随着月经一起流产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呢?近日,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免疫科主任医师张碧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生殖免疫相关疾病或异常。据统计,复发性流产病例1/3-1/2源于免疫异常,这也是不明原因不孕及卵巢功能下降疾病的重要因素。
(1)反复流产、胎停,风吹草动就担忧
“我最近感觉肚子硬硬的,有一点往下坠的感觉。”31岁陈女士心情忧郁,她最近都睡不好,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又保不住。“今天早上就起来哭,我也知道情绪紧张对胎儿不好,但是我也控制不住。”原来,她在2018年、2019年分别怀孕6周和8周后,胎儿均停止发育,这种打击让她始终不敢怀孕。
最近一年她在广东省生殖医院就诊,在张碧云主任的指导下,成功怀孕,目前已孕18周。但是怀孕期间,她焦虑担忧的愁云久久不能散去。“最近躺着我发现肚子早中晚都有长时间的紧、硬和胀,我担心这是宫缩,实在是太害怕了,需要住院不保胎吗?”
经过检查,张碧云主任表示,从结果看,倒是没必要去住院保胎,再观察一周看看。其实,情绪紧张在反复流产、胎停的患者人群来说,十分常见。“陈女士前两次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不明,但是第三次怀孕期间,我们发现她甲状腺相关抗体有一些异常,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经过药物纠正及甲状腺功能定期检测,已经基本稳定。其实,无论是反复胎停还是反复流产,都是有原因,可能是遗传方面,即夫妇双方或胚胎染色体的问题,也可能是免疫的问题,需要针对性排查。”
(2)复发性流产1/3-1/2有免疫异常
生殖免疫相关疾病是导致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等生育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1000万对夫妇面临不孕不育的困扰,其中10%-15%与生殖免疫相关疾病有关,例如,反复自然流产(≥2次);反复胚胎移植失败(≥3次); 反复生化妊娠(≥2次)等。
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于反复流产、胎停或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都会考虑生殖免疫的问题。张碧云主任表示:“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免疫及内分泌相关检查,比如抗核抗体谱、抗磷脂综合征抗体谱、易栓症相关抗体以及抗透明带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等免疫检查以及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七项、血脂、血糖、胰岛素等内分泌检查,以寻找具体原因。”
针对生殖遗传的导致的反复自然流产问题,原因复杂。张碧云主任指出,生殖免疫内分泌异常可通过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及预防性抗凝等措施进行治疗。举例来说,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采用环孢素A、羟氯喹等药物,抗凝药物通常有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等,通常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性用药。这些药物能够减少机体产生针对胚胎的抗体反应,从而降低免疫排斥的风险。适用于有抗磷脂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通过治疗和调理,大部分患者也可以自然受孕,我这里既往反复流产多次的患者,有很多如今此次怀孕保住了胚胎,胎儿发育情况良好。”张碧云主任说。
(3)留意卵巢功能,避免“想生没有卵”的难题
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技术,对于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尤其是存在女方、男方或者遗传因素影响的情况,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这也需要女方的卵巢里有足够多的卵子储备,如果出现卵巢功能早衰,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知道卵巢也会经历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张碧云表示,曾经遇到过一位36岁的女性,她就是典型的卵巢功能早衰,其就诊的经历比较坎坷。“2018年,她就曾到生殖医院就诊,从30岁到36岁一直在取卵。正常育龄期女性的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MH)在1.1ng/ml以上,2020年她第一次在张碧云主任就诊时,AMH数值小于0.01,是正常水平的1/100,每次监测发现窦卵泡里很少的卵,甚至没有。就这么一直取卵、攒卵,好不容易有一次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做成了一个胚胎,但移植后却又没成功着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女士卵巢功能早衰至今也未明,不过卵巢功能早衰的病人在临床上却不少见。张碧云指出,在40岁之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就会考虑诊断为“卵巢早衰”。既往的研究显示,卵巢功能早衰在35岁之前的发病率约为1/250,40岁之前约为1/100。通常月经异常,比如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周期不规律等都是卵巢功能早衰的信号。此外,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下降以及超声下窦卵泡数AFC(直径2-9mm的卵泡)减少,均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文|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璟 蔡佳琪海报| 李焕菲